标签:
博客看市博客排行炒股博客经济时评名人博客股票 |
这些涉嫌造假的企业都冠有一个中国的响亮名头:中国高速传媒(CCME)、中国教育集团(CEU)、中国绿色农业(CGA)、中国阀门(CVVT)、中国清洁能源(SCEI)……这些企业被统称为“中国概念股”。
美国人真那么好骗?为什么那么多造假企业会成功地在美国上市?事实上,“上市”在中美两国的含义并不相同。中国企业去美上市,并非真正的挂牌上市,而是通过反向并购,即借壳上市。所谓的反向收购,是间接上市的一种途径,由一家非上市公司收购一家交易不活跃的已上市的壳公司。目前,在境外借壳上市的中国企业去美国证券市场多采取这种方式。在OTCBB(美国场外柜台交易系统)买壳不需要门槛,任何公司只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经审计的最新财务报告,就可在其交易。由此看来,中国企业赴美买壳需要的似乎仅仅是勇气。这就给中介机构夸大去美借壳上市对中国企业的诱惑:即上市成本低,时间快,100%成功,本小利大,圈的是美元等。正是基于这些诱惑,去美国借壳上市风潮开始在中国民营企业中刮起,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官方统计,至今已有近300家中国公司登陆美国市场。
看看输送中国企业前往美国上市的“生产线”,这一模式是怎样操作的吧:
首先,掮客忽悠想去境外圈钱的中小企业主。中介机构以海外投资公司或背景不凡的美籍华人的身份成为二、三线城市官员的座上宾。他们摸准了地方官员追求政绩标杆的心态,游说企业去美国上市融资,并许诺,一家企业上市后能融4000万美金,只需支付300万元人民币,加上7%的股权,上市后再付200万美金。这种一本万利的回报很容易让人心动。
其次,转板的诱饵。中美资本市场的重大区别在于股票公开发行时,中国实行排队审批制,美国却是注册登记制。在OTCBB挂牌后的企业只要财务指标达到纳斯达克或纽交所的上市标准,即可转板。转板就意味着能再融资,一些中介瞄准了企业和地方政府对于上市的迷信和虚荣心理,干脆就把到OTCBB买壳挂牌直接说成是转板到纳斯达克上市。
再次,圈钱幻灭后,造假成风。由于缺乏监管和诚信,相当一部分去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被掮客们忽悠骗去了钱财,这类受害者大多数搁浅在OTCBB这个估值很低、成交量很小、没有再融资功能的市场,它们从那里融来的钱还不够支付上市费用。在美国,买壳后不等于能圈钱,因此企业想要募集资金还需要通过二次股份发行等。中国300家到美国挂牌的企业中,确实不乏成功转板到纳斯达克甚至纽交所的幸运儿,但大部分的企业不仅并未达到预期的融资效果,反而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这些企业破罐子破摔,
综上所述:境外并非圈钱者的天堂。倘若把上市当作圈钱手段,出洋相在所难免。同时,在国际板即将推出的今天,也要警惕境外企业以圈钱为目的来内地包装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