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年度行情的理论依据

(2009-11-23 07:12:06)
标签:

博客看市

博客排行

炒股博客

股票

名人博客

证券市场

跨年度行情的理论依据

                                  苏渝

 

   一个敏感的信号。在截至上周五的6周时间里,央行共回笼资金6630亿元,使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达到资金回笼高峰。于是分析人士指出,针对市场流动性泛滥海外热钱涌入和通胀抬头压力,央行将把“严密监视和控制可能的通胀”作为今后的主要目标,有评论员认为,这实际上是为下一步退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推出从紧货币政策做舆论准备。

   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不然。

   首先,货币政策在经济复苏期间不会轻易改变。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将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发挥好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同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这意味着尽管央行强调了流动性管理,但并不会改变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央行加大资金回笼力度属于正常操作。由于此前央行已向市场注入了过多的流动性,上周回笼的资金量不仅可以对冲掉此前投放的资金;而且是为抵御5000亿美元热钱流入香港和内地的举措。
    其次,全面通胀并未爆发。随着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央行相继提高本国的利率,关于中国救市政策有可能陆续退出的猜测和言论多了起来。金融危机期间,各国政府最普遍采用的救市措施是积极的货币政策,具体做法虽有不同,比如有的是通过降低利率增加信贷,有的是政府注资,但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刺激投资和消费。毫无疑问,积极的货币政策的结果是信贷资金的增加和货币供给的充足,流动性泛滥也导致股市、房市上涨,通胀也有了温和上涨的苗头。上周五发改委提高了电价,燃气和水涨价的讨论也一浪高过一浪。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年一直对经济形势和股市趋势“看走了眼”的叶檀女士认为的:“全面通胀会一触即发”。因而,现阶段收缩货币不仅不利于实体经济好转,还有可能引发经济二次探底。基于此,上周中美都表示将釆取前瞻性货币政策, 以巩固尚在复苏襁褓中的经济。

   再次,退出政策不等于货币从紧。退出政策是对经济向好现状的肯定,而货币从紧则是对经济现状的否定,它可能使经济增长慢牛变熊。退出政策是经济刚刚恢复增长,物价水平还在可控范围,通胀只是预期的策略。而货币从紧政策的经济环境是经济增长已从慢牛变成脱缰野马,并持续到过热阶段,物价上升已到难以容认的地步。现阶段称“全面通胀会一触即发” 不啻是杞人忧天。

   综上所述:货币回笼不等于货币从紧。相反,它表明前段时间以货币购买力为代表的股市慢牛攀升是完全正常的和有理论依据的, 温和的通胀是股市走牛的原动力, 也是投资者最容易赚钱的“淘宝”时期。因为,经济增长还需要巩固,在温和通胀还没加速成为恶性通胀之前,推出从紧货币政策还需时日且慎之又慎。因而股市跨年度振荡向上的趋势在中短期内都不会改变。

(本文发表于《京华时报》2009112342版财经评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