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熊市“这也会过去”

(2008-08-18 07:18:44)
标签:

身边的奥运

名人博客

博客看市

炒股博客

博客排行

证券市场

股票

苏渝

    去过华尔街的人都看过那两尊对立的牛熊雕塑,牛,牛得威猛;熊,也熊得凶悍。这阐明了牛与熊本来就是对立统一共生共存的,股市运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非牛即熊,非熊即牛,相互转化。所有的利多利空都是为牛熊转化服务而存在。这也是牛市中所有的利空都被缩小,熊市中所有的利空都被放大,涨时会涨过头,跌时会跌过腰的缘故。当指数在一千时,谁又会想到会上六千呢?当从六千的回落时,又有多少人会想到会跌破二千五呢?这也说明世界上不存在只牛不熊或只熊不牛的股市。

    据说,所罗门王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一位先圣在梦里告诉他一句话,这句话函盖了人类的所有智慧,让他高兴的时候不会忘乎所以,忧伤的时候能够自拔,始终保持勤勉,兢兢业业。但是,他醒来后却怎么也想不起那句话来,于是,他召来了最有智慧的几位老臣,向他们说了那个梦,要他们把那句话想出来,并拿出一颗大钻戒,说:如果想出来那句话,就把它雕刻在戒面上。我要把这颗戒指天天戴在手上。一个星期后,几位老臣来送还钻戒。戒面上已刻上了一句英雄所见略同的简单的话:这也会过去。

    结果让所罗门王惊讶:先圣在梦里告诉他的正是那句看似简单的话。

   是的,无论是痛苦与快乐、成功与失败,一切都将在时间无声的脚步中成为过去。我们不必为暂时的亏损而痛苦绝望,因为“这也会过去”。成功时不必骄矜,失意时不必气馁,因为一切终将成为过去。时间如流水,流走的是光阴和生命,他比任何钻石都宝贵。股市也是如此,去年还在牛市的峰巅上流连忘返,今年却在熊市的谷底挣扎呼救。既然牛市“这也会过去”;熊市依然“这也会过去”。不是吗?我们见证过中国股市从1993年2月26日的1558点跌到1994年7月29日的325点;从2001年6月29日的2245点跌到2005年6月30日的998点。尽管牛短熊长,但从世界股市发展史看,无论发生多大的战乱和灾难,股市都是螺旋上升的,高点一次次被刷新。每一轮大熊过去后,都是大牛市,同样牛得越猛熊得也就越凶。

   眼下,我们的股市在奥运健儿夺金争银越走越牛的同时,却垂头丧气丢金弃银越走越熊,很没面子,压抑着人们的欢欣。在这白天为奥运鼓掌,晚上为股市沮丧的紧要关头,跟每一次熊牛交替,股市这巨大的“圈钱机”即将停摆时政策都会全力助推一样,8月15日晚证监会再出救市组合拳,为提振投资者信心,力度之大可以说是响亮的一呼。

    然而,加油的口号只能提振运动员士气,不能帮选手举起杠铃。同样,口号不能驱熊迎牛,这次要看监管层是否履行承诺,动点真格的了,光说不练,只能挫伤投资者积极性,使“维稳”越维越熊。

    如何使熊市“这也会过去”呢?

   首先,在解决 “大小非”方面,除了限制大小非违规减持, 加强大小非减持的信息披露透明度,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大股东增持,承诺锁定等方面外,是否还应发行大小非承接专项基金?这类基金既可以在市场低迷时,缓冲大小非对市场的冲击,在股市疯涨时,还可以获利抛出平抑市场。倘若有国家牵头的这类基金发行,海内外投资者一定会踊跃申购。

   其次, 增加资本市场长期稳定的资金供给方面,除了发展公募基金,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养老基金、商业保险等长期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资本市场外,还应发展私募基金,推出国家平准基金,建立坐市商制。增加资本市场长期稳定的资金供给。

   再次,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分红挂钩方面,除了鼓励、支持、推动和督促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外,应将上市公司再融资审批与现金分红以及现金分红占公司可分配利润的比例挂钩,分红越多,可多次多渠道融资,反之,却限制其再融资,杜绝狮子大开口似的恶意圈钱。进一步完善分红制度和再融资制度。

   第四, 改善股票市场供求方面, 真正做到优化资源配置,杜绝包装上市和制假上市,从源头上防制“环境污染”。大盘股发行要视市场强弱而定,当市场低迷时,停发或少发,市场火爆时多发,修正计划经济遗留下完成指标和全年发行任务的诟病,让市场有个自我康复的时间,改善市场供求,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 

    作为广大投资者,应乐观豁达面地对股市中牛熊转换的潮起和潮落,时刻准备着,抓住绝望中蕴涵的转机。把“这也会过去”那枚钻戒,镌刻在自己心中!

(本文为新浪博客独家首发文章,个人心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博文谢绝其他媒体冒名克隆和地方小报抄袭,倘需转载,应经新浪财经和原创者授权。联系邮箱:chxly9888@sina.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