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学人文教育失败的反思(原创)

(2010-07-03 16:29:01)
标签:

医学人文

人文教育

医学教育

医笑而过

教育

分类: 医学教育

医学人文教育失败的反思(原创)

    医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是不可分割的。医学科学的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人的健康,为了人生存的美好,因此,救死扶伤不同于修理汽车。其实,目前我们的医者大多数是仁医,但却未必有仁术,这不是因为医者无仁心,而在于医者对人文技能的缺失,在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失败。

    6月28日参加了教育部在安徽黄山主办的首届全国医药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医药院校社科研究协作会。不管是会议主题发言,还是分组讨论,六十多所的医药院校的领导和专家们从理念引导、课程整合、教材编写、师资培养、学科建设、文化渗透、环境营造等方面高谈阔论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却极少有人谈到医学人文教师自身的医学人文技能的缺失。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教师大多是马列思政哲学等专业出身,谈起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无不慷慨激昂、唾液横飞,但由于大都未从事过医疗工作,甚至连医院的大门都没进过几次,对诊疗过程、医疗环境一无所知,因此,不管医学人文谈的多么动听,但却只能陷入自我感觉良好的空谈里,对医学生们自然无益。而我们大多医学人文课,都在高谈阔论,尤以医学伦理课最为明显。

    医学人文技能教学的缺失是让人遗憾的。目前,中国医师协会在部分医学医学院校合办一些人文技能培训基地,对高年级学生和临床一线医生围绕诊疗过程每个环节进行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还远远不够。医师人文技能除了沟通技能外,还临床循证决策、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的技能。当然医者都希望纯粹地救死扶伤,但医学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好医生的医学人文不可或缺性。

    把医学人文教育的“虚”落到诊疗实践的“实”上来,这是医药院校不能回避,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否则,空谈所谓的红包、回扣、乱收费等医德败坏现象,或者高调批判诊疗服务态度差、人性淡漠等案例,或者大加赞扬某医学大家听诊前把听诊器捂热、触诊前把手搓热等细节,或者深入分析器官移植、生殖技术、安乐死等医学伦理问题,这些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即使讲的再动听,都难以收到的实效。

    最可怕的是,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教育者们不但不反思,还把医学人文教育失败的原因推在了所谓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落后、学科建设不受重视等方面,却惟独看不到自身医学人文技能缺失的硬伤。当然,医学人文教育是个系统的工程,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努力。

    著名医史学家亨利·西格里斯特(Henry E.Sigerist)认为“医学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某个机体康复,而是使人调整以适应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为了做到这一点,医学经常要应用科学的方法,但是最终目的仍然是社会的”。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医学人文技能的熟练掌握应从医学领域的每个人做起,但首先应是从医学院那些教书育人的教师做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