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不端面面观(原创)

标签:
行医就医不端行为医闹图医笑而过健康 |
分类: 医院管理 |
一、医之不端
1.服务冷漠。病人身患疾病,他们在精神上,肉体上都会有很大的痛苦,特别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支持和同情。但一些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时对待病人态度冷淡,如没有把病人当作一个社会人来看待,只是将其作为治疗疾病的对象;不注意谈话的方式;无视病人的知情权,回答病人的疑问不耐烦;对待临终病人缺乏同情,忽视病人及病人家属感情等。
2.作风粗疏。医务工作关系到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危。但部分医务工作者对病人的治疗态度马虎,作风粗疏,风险意识不强,规范意识差,不按规程操作。如值班时脱岗,遇到急重病人,延误病情;体检不仔细,消毒不认真,遗漏重要的体征造成临床漏、误诊酿成医疗事故等。
3.诱导欺骗。部分不良医生受拜金主义、唯利是图,在医疗实践中就出现了诱导欺骗患者的问题,如让病人做不必要的检查或不必要的多种检查,让病人过多服用和使用不必要的药品,轻率地扩大病人手术适应征等,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属本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心理负担,而且容易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4.行业腐败。一些医务工作者利用自己手中专业资源或专业技术的垄断权性,形成五花八门的行业腐败现象,较为突出的有大吃药品“回扣”,而“回扣”的最终负担者是患者;大收红包,不送红包找不到病床,做不了手术;变相多收费等。
患之不端
1.无病就医。有的人为了取得休假证明、工伤待遇、改变工种、免除自己不愿承担的某种社会职责;或者利用享受公费医疗待遇,企图通过就医取得滋补药和贵重药品、搭车药;或者为了索取赔偿,要求开假证明等。
2.就医不遵。患者在就医行为中,不按医嘱服药治疗,即使医生的医术再高明,诊断再正确,药物效用再好,也不会有显著的疗效。影响遵医因素很多,包括患者对医方的信任程度、对医嘱的理解记忆程度、治疗方式的特点等。
3.主诉不实。病人在患病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依赖性增强、自我中心突出,甚至唯恐病情不能引起医生重视,试图夸大症状等现象。此外,还有些患者为了得到大处方,多开药,人为地虚报病情;一些患者出于个人隐私,或出于某种考虑,而不愿把有关病史全部说出等。
4.越权干预。患者家属是患者的保护者和支持者。虽然他们可以在医患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也往往会在医患之间树起阻隔的屏障,其心理是复杂的,既有对患者病情的焦虑,也有对患者康复的期待,更有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与希望,行为上也呈现着不同的情感,或参与或干预等行为。
5.就医无德。患者也要有病德。不少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只强调医生应如何待已,却忽视了自己应如何待医。有的患者缺乏道德修养,对医务人员稍有不满就发老骚、讲怪话;有的患者凭财大气粗、以势压人,不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和人格,恶语伤人。更有向医院暴力索赔现象。
注:本文配图与博文内容关系不大.医闹是社会问题,而本文医患不端局限于诊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