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棵开花的树 (原创)

(2007-10-08 22:27:29)
标签:

休闲生活

诗歌

分类: 医笑漫谈

    今天,一位中年女教授在课堂上忽然饱满激情地朗诵了台湾诗人席慕蓉的诗《一颗开花的树》。朗诵时,她那温柔的眼神、舒缓的语调,还有她那诗意般的解读,让我第一次感受到诗歌的真正魅力。   

一棵开花的树 <wbr>(原创)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诗歌在我的心中一直很神圣。除了学生时代在日记本里涂鸦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歪“诗”,我似乎没有正式地写过诗歌。直到最近看了所谓的“梨花派”诗歌,才明白诗歌的词句是可以那样随意而没有约束的。当年,喜欢汪国真的诗是因为通俗易懂,或者说容易年轻的自己模仿去写。那时自己只是一个孩子,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在重重的困境下,发泄着自己无限的迷茫与沉重的压力。与其说喜欢余光中的诗歌,不如说是爱国。

    在这物欲横流、浮躁万千的现代社会,诗歌离常人似乎越来越远。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信息网络、交通工具及城市建筑,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让生活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让本应有的宁静与清闲,变得更加嘈杂和忙碌,甚至疲惫不堪。诗歌离我们越来越远,古诗的格律属于一小撮文人的,而现代诗的不拘一格更让凡夫俗字目瞪口呆。而《一颗开花的树》却让我再次回到了诗的意境里,回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身边万事万物懂得珍惜的情感世界里。我们不能活的太理性,那样只会更累。在闲暇之余,多一份感性没有什么不好!不过,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已经失去了那份感情,或者早已被他们埋葬在内心的最深处!

    我参加过两次朗诵活动。一次我十三岁。那是初中二年级,鹅毛般的大雪在天空中飞舞,地上的积雪已经漫过我的膝盖。我依然独身一人冒雪走了两公里多的路,参加全校的元旦文艺晚会。那一次,我朗诵的是汪国真的《热爱生命》,朗诵时的具体细节已经记不清了,应该算效果不错吧。大学时代,我朗诵过关于青春爱国的话题,获得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如今,这种朗诵几乎绝迹了,或者说在我的工作生活学习的全集里,朗诵已经不再有了。而今天,第一次听老师那样深情地在讲台上朗诵诗歌,我真的感到非常亲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