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过医院与媒体打交道的文章,也提到了与记者的周旋技巧。有些博友认为我对记者有偏见,甚至存在根深蒂固的抵触心理。说实在,起初与记者打交道,的确如此。不过,随着与该群体打交道的逐步深入,对他们有了更深层次了解,我更愿意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
记者们都很辛苦。现在的媒体大都是栏目聘记者,栏目散了,记者也散,加上残酷的竞争机制,记者这个行业的压力真的不小。出来做节目、写稿件的大都是刚毕业、缺乏社会经验的小记者,而且很多是年轻的女性,经常挑战自己的生理、心理极限,拼命三郎式地写着参差不齐的稿件。即使平时可以从受访单位那里得到点小费,也难以补偿他们与自己生物钟搏斗而付出的青春汗水。
2004年,我专职做宣传,开始与记者打交道。那一年,不管主动策划还是被动接受采访,我都做了大量宣传工作,我处理记者写的很多稿件。或许他们都是刚毕业不久的缘故,剔除医学专业原因,其写作能力实在不敢恭维,大部分稿件都支离破碎,用字用词错漏百出。那一年,记者的神圣光环在我眼里破灭了。那一年,有个刚毕业的记者,因年轻气盛的我对其稿件反复表达自己的极度不满,而没有通过年度考核,丢了饭碗。现在想来,依然感到很愧疚!
从2005年开始,单位内外宣传工作转变成我工作的一部分,我依然没有脱离与媒体的交往,只是宣传工作越来越被动,这或许与我们卫生运营整体由市场性向公益性转变有关.其实,我们品牌本身就是最好的宣传。不过,这两年来一些贴近生活的新闻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各大媒体上。每天,我依然被各路记者“骚扰”着。不过,我很高兴与他们有良好的互动,特别是喜欢和他们喝茶聊天,听他们侃各类新闻背后的内幕故事,那是很让人兴奋的事情。
99%的卫生行业人都认为记者在对紧张的医患关系推波助澜,在这个伤口上不断地撒盐,甚至愤怒地认为他们在挑拨医患关系。记者也死命地认为医疗卫生行业有太多的让人难以启齿的黑幕,甚至拿茶叶当尿去验证自己的理论。其实,医疗卫生行业与媒体的关系也是剑拔弩张,而我们医疗行业却又不愿意去直面媒体,甚至一些医学专家对正常的新闻专访都拒之于千里之外。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很头疼。面对记者耍大牌,的确不是件好事情。
最近,记者来采访一些敏感话题的新闻,比如器官移植、病人欠费、弃婴处理、医疗纠纷等。在是否接受采访、如何接受记者采访等方面费了自己不少心思。还有记者朋友带人来看病,动辄就想挂号费、检查费、诊疗费等一毛不拔,在我这里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很反感这些,但这类记者是少数。
题目是写完了才加的,全文没有主题,写的也不全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