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博客里发过一篇题为《医笑笑谈大医院与媒体》的文章,谈了一些体会。最近和几个朋友聊天,有人觉得我与记者打交道多,口才也不错,就问我是否是医院的新闻发言人。我笑着说:“不是。”我怎么可能是单位的新闻发言人呢?要知道新闻发言人代表医院发布消息,首先就要能够代表医院,对医院的有关规定、决策过程要有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我哪有这资格。
该朋友又说:“当新闻发言人也很简单,不想理睬记者的时候,就说‘无可奉告’,省事的很。”我当时就反驳,我告诉他:如果那么回答,明天报纸头版肯定是“XX医院隐瞒事实真相,回避社会责任”等大标题。“那记者也太霸道了吧?”朋友问到。我告诉他:那不是记者的霸道,是我们自己没有回应好。朋友又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应呢?我就说:“调查正在进行,一旦有结果,我会第一时间通知大家。”朋友笑了。
虽然我不是单位新闻发言人,但从几年来与媒体打交道的实践和多本新闻媒体运作的专著中,我还是有点点体会的。比如从来不对记者说“无可奉告”、“我刚才说的那些话不能发表”等等之类的话;从来不和记者发生争执甚至反唇相讥;从来不回答与记者采访主题无关的任何话题;从来不重复记者说出的话;从来不顺着记者的思维去思考任何问题。我还会注意记者的纽扣、衣领、眼镜架、包裹等部位会不会放有小型摄像头,或者手里是否拿着录音笔。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记者都是人精,你必须小心,否则,就会“死”的很惨。
有些时候,媒体也会让我防不胜防,异常恼火。比如有记者采访夏天游泳池的水质、矿泉水的营养、某部位美容的可行性等民生问题,我非常热情地接待。没想到的是,晚上电视里播出来的、第二天报纸刊登的片段,在相关的关联词与导语的链接下,都剪辑成了批判某某水质不达标、手术无资质等负面新闻的专家点评,给单位带来了很多的麻烦!采访后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的剪辑实在太可恶了。不过,这种情况如今基本不会发生,因为根本过不了我这一关,更别提与我们的专家学者面对面了!有人可能觉得拒绝这种采访就没有社会责任感了。其实不然,该履行社会责任的是政府相关的监管部门,是那些国家机关,而医院是治病救人的事业单位,怎么可以随意越位接受记者的采访呢?
还有一次,记者采访一位资深的教授,让他谈谈市场上一些减肥药的疗效时,该教授立刻情绪激动,马上就要抨击那些减肥药。我立刻制止,建议教授回答记者:那些药我们医院没用过,具体疗效不清楚,并建议记者去药监局询问。当然,我也建议教授不点名的宣传本院减肥用药如何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越位批评别人,同时把握机会宣传自己。教授听我一席话,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觉得还是有些道理的,立刻就照我告诉他的说了。在现实中,我们没有必要回避媒体,相反我们要学会见缝插针地利用媒体,宣传我们自己。
遗憾的是,由于每天忙忙碌碌,工作范围不局限于宣传,手头的活儿可谓五花八门,又没有一个帮手,如今,记者一来采访,我一般只联系一下专家和记者见面,很少当面跟一下,真的担心有一天某个专家被别有用心的记者下的“套子”给套住了。当今,医患关系异常紧张,本身医患双方就极度缺乏诚信,任何医院都经不起任何媒体的折腾!
由于自己无职无权,与记者打交道能量有限,能做的事情也不多,基本上处于应付状态,所以实践中得来的体会有限。但个人认为,非新闻专业出身与媒体打交道的人,还是要多学习点传播学、策划学等相关专业的理论,甚至阅读些危机管理等相关著作。多看书未必一定是书呆子,关键是是要深入地看那些对工作实践有用的专著,看完后要及时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灵活地运用于实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