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了三周,看了四本专著,阅读了三年来的省卫生厅《农村卫生工作简报》,查阅了上百篇本省的相关新闻,下载了几十篇相关文献,昨晚终于动笔,写了一篇一万多字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文章。本来可以早动笔的,但一直理不清思路,因而迟迟拖到昨晚。绝不能再拖延了,咬牙一个晚上完成这件差事。写作前的准备过程花了些心思和时间,不过这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当凌晨四点敲完最后一个字时,眼睛很酸、很痛,躺床上几秒就入睡了。漫长的六七个小时,我不敢停下来,怕一旦停下来,就会断了思路。再起笔的话,则要重新回顾,那会非常浪费时间。
上午,并没有因为晚上的熬夜而拖延上班。早上,和往常一样,提前十分钟到办公室,整理和准备今天所要做的工作。正式上班后,参与了接待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专家组来的调研指导的工作。在宾主双方的讨论过程中,发现某国内知名药学专家在谈话过程中,彻头彻尾地把“药”字发成“越”音。在临床药师培训的交流过程中,大家集中讨论了未来医师与药师角色定位、法律责任等方面的问题。当然,与会的专家们最重点讨论的是临床药师的培养的困境、思路、模式、目标与内容。大家还调侃了处方点评制度的虚与实、调侃了医疗领域技术干涉与行政干涉等有趣的话题。我又想起了前些天对药品动态监控的深度思考,想起了自己写的一些文字。很多时候,我在责问自己干吗要写那么多虚实不分的东西,但又不能不写!
下午,众多媒体聚集在手术室外。那里,正在紧张地进行着一台没有哪家敢做的手术。我敏锐地感受到,不管手术的结果如何,都存在着潜在的医院新闻危机。于是,我马上放下了手头乱七八糟的工作,立刻在第一时间深入该手术室,深入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在手术结果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相继向主任、主管领导做了请示,并进行了一番紧张而又有序的处理,及时把可能发生的危机消灭在了萌芽里。
最近有朋友问有没有兴趣申请教育部课题,今晚准备看看相关文件资料,认真地思考一下,看有没有合适的方向。不过,即使有打算,也要在七月中旬以后“操刀”。毕竟,手头上还有很多事情,还远没有完成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