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三国时期成都就有条繁华商业街叫锦里,这条街道兴于汉,旺于唐,消失于近代,2004年11月新建于武候祠旁。锦里二字简洁上口而蕴含深厚,很容易让人产生亲切感。
锦里是一条极富魅力的街道。它开街还不到五年,名气早已和春熙路相提并论。设计者把历史的,民俗的,以及代表成都的许多元素融合进去,并经过了仔细推敲和打磨,集中展示巴蜀民风民俗和三国蜀汉文化的民俗风情。青石板路,川西民居式的木楼,茶肆,客栈,酒吧,灯笼和幌子。店里卖的茶叶、筷子、蚕丝被、剪纸、扇子和土特产,加上沿街捏泥人的,转糖画的,颇让人想起童年时光。依稀想得起这城市那些从前很熟悉、现在渐渐离我们远去的场景。外地人到成都,锦里是必到之地。成都人呢,也觉得这里是一个值得逗留的地方,晚上,年轻人三三两两的,到这里品品咖啡、听听唱歌,周末,一大家子的在这里逛逛小店,吃吃小吃,非常的安逸。(安逸---古诗雅语。诗経曰:“安之逸之,适之豫之”)
水岸锦里,2009年1月新开街,是成都武侯祠锦里古街(1期)的延伸,称为锦里(2期),它依托于原南郊公园的生态环境,引入了
“亲水”的理念,建筑上虽与锦里古街(1期)一脉相承,环境上却另有情趣,水岸锦里中池塘,亭榭,楼台,小桥流水,翠竹苍树,体现了川西成都的水文化沉淀。
2月7日这天,冒着人多被挤扁的危险,冲向了喧喧闹闹的新锦里。适逢大庙会的尾声,本来免费的锦里被小宰了二十大元,虽然愤然却也无可奈何。
呵呵,节日盛装的锦里,天空是彩色的,墙壁是大红的,多么的喜庆呀。

跨入锦里的门槛,时光仿佛被隔开。这里的青石板路,两边木制的仿古建筑,阁楼上的大红灯笼立刻将你拉回了久远的年代。

巧妙设计的水景,给水岸锦里这个成都平原的美女又增添了几分江南女子的清秀和妩媚。

湖里上演的是最古老的扑鱼方式,吸引很多人驻足观看。

蹲下来看个仔细。

这里面又是那家小姐的闺房呀!

快来跟爸爸照一张吧。
“不要,不要”。

自顾自的往前冲。

嘿嘿,原来是看见路边的各式座椅呢,那就都坐一坐吧。
满足得眉开眼笑。

站住,来张标准照。

再跟花儿来一张吧。
别看花儿开得艳,全是假的哟。

开始故技重演了,“爸爸抱”。

成功了。

梦梦的好爸爸。

爸爸的乖梦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