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考研外国建筑史(二)—近现代建筑理论一后现代主义

标签:
后现代主义建筑历史考研文化 |
分类: 外国建筑史 |
建筑学考研外国建筑史(二)—近现代建筑理论一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
历史主义;
后现代古典主义postmodern-classicism;
后现代形式主义postmodern-formalism
渐进折衷主义radial-electicism
1、概念
多用于描述一种乐于吸收各种历史建筑元素,并运用讽喻的手段的折衷风格。
三个特点:文脉主义contextualism隐喻主义allusionalism装饰主义ornamentalism
文脉:对历史的记忆
与现代建筑的不同:1、强调建筑的不定性来对抗现代建筑的确定性和绝对的功能原则;2、包容了现代建筑所排斥的传统建筑要素,并以会写的方式引导了建筑设计中。
2、理论基础
文丘里:1966《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
主张建筑要走向大众化运动(pop movement),可以各行其是,这样才能使建筑多样化。
1972文丘里+布朗+艾泽努尔《向拉斯维加斯学习》《Learning from Las Vegas》
从传统的和现存的建筑中去吸取灵感,要对广告牌做研究,以丰富建筑的构思。
3、建筑.人物
罗伯特.文丘里Robert·Venturi 1925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师。1964年与洛奇合开建筑事务所,开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之路。他的作品深受路易·康、艾罗·萨里南、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影响。1989年他凭借在普林斯顿大学设计的‘胡应湘堂’获的AIA荣誉奖。他的文章充满了反叛色彩,受到人们的欢呼,特别经C.詹克斯与R.斯特恩等人对其思想推波助澜后,罗伯特·文丘里被戴上了‘后现代主义之父’的桂冠。
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堂;母亲住宅;老年人公寓
http://s10/middle/4cd0a017x7a41d0501be9&690
http://s16/middle/4cd0a017xc691d104cb7f&690
http://s10/middle/4cd0a017xc69223951d39&690
http://s8/middle/4cd0a017xc691d8d37707&690
C.摩尔Charles moore 1925年生于美国密西根州,毕业于密歇根大学,1956年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游历欧洲,在路易斯康工作室学习工作,受其影响。
圣约瑟夫喷泉广场(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
http://s10/middle/4cd0a017xc691e23e5e69&690
http://s8/middle/4cd0a017xc691e256b417&690
菲利浦.约翰逊:美国电报电话大楼
http://s4/middle/4cd0a017xc6920e9a06f3&690
http://s15/middle/4cd0a017xc691e6e7c6ee&690
http://s6/middle/4cd0a017xc691e7354425&690
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1934-)
波特兰市政厅;迪斯尼天鹅旅馆;工业设计
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师。1934年生于印第安纳波利斯。在辛辛那提大学毕业后,又在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1960年获罗马奖后又在罗马美国艺术学院留学,1962年开始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64年在该地开设事务所,1972年成为该大学教授,此外还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格雷夫斯首先以一种色彩斑驳、构图稚拙的建筑绘画,而不是以其建筑设计作品在公众中获得了最初的声誉。有人认为,他的建筑创作是他的绘画作品的继续与发展,充满着色块的堆砌,犹如大笔涂抹的舞台布景。
纽约五人组之一。“纽约五人组”以勒·柯布西耶的理论作为基本出发点,每个建筑师都站在自己选取的角度从现代主义建筑中汲取营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980年代末期,每个人都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海杜克:五人中最年长的海杜克是小组里最学术的,总是很勤勉。他一直在库伯联合学院(Cooper Union)担任院长教书,始终没有放弃对于形式的热爱。早期,他执迷于探索立方体、格栅、框架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颜色、形状、线条的组合。他的设计作品引人入胜,但经常难以建造。而他也常常沉溺于钻研概念化的“纸上建筑”,如著名的“墙房”。直至1980年代开始才有业主愿意出钱建他的房子。人们认为他改变了美国的建筑实践和批评理论,就像密斯·范·德罗当年做的那样。海杜克自己的设计风格往往有很硬朗的边缘线,这点和佛兰克.莱特、密斯.凡德洛的设计有接近的地方。建筑很少用柔和的弧线,往往是硬朗的直线,因而被称为“硬线”(hard line),这个变化和他自己以前喜欢的有机形状(figure/objects)有很大的差异,有机形式往往和诗歌、散文更加密切,而直线则和哲学、机械的关系则密切。这样一来,海杜克的建筑就和周边的环境形成矛盾冲突,有点像彼得.艾森曼的设计一样。
艾森曼:其也在形式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的建筑总是创建于自己的空间里,无视已有环境。艾森曼始终在捣鼓理论,他的兴趣从1970年代的符号学到1980年代的解构主义,近来又迷上了混沌理论。他深受德里达哲学的影响,建筑因破碎化的形式被人们贴上了解构主义的标签。目前,艾森曼在耶鲁建筑学院开设理论研讨班和高级设计工作室。他致力于“解放”建筑形式,但很多人对其实验风格无法接受,评价他的建筑“对人类充满敌意”。
格雷夫斯:则从现代主义转向了后现代主义,这一风格在佛罗里达州的迪士尼海豚酒店的设计上华丽地展现出来,并使他声名鹊起。戈德伯格甚至曾评价格雷夫斯为后现代主义的化身。他跨界于经典主义和立体主义间,还接手设计家用产品,他设计的茶壶、雨伞、挂钟等全部能在百货商店买到。由此,他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并获得2001年美国建筑师联合会(AIA)金奖,1999年美国国家艺术勋章。
格瓦斯梅:1938-2009,于1965-1991年间,辗转普林斯顿、哥伦比亚、耶鲁、哈佛等大学教书之后,开办了自己的公司。格瓦斯米和他的合伙人罗伯特·西格尔,专门为富豪和名人——特别是娱乐界人士——建造豪华、精致的现代居所,格瓦斯梅-西格尔房屋在1980年代甚至成了成功的标志。格瓦斯米坚持现代主义,不过其作品的纯粹性多多少少还是受到了大公司和公共委托的影响。他获得过美国艺术文学院颁发的布安尼纪念奖(1970年)、美国建筑师联合会纽约设计奖(1985年),艺术学院公会(1988年)及纽约州建筑协会(1990年)分别授予他终身成就奖。坚持“现代主义”。
迈耶:始终秉持纯粹的柯布西耶风格,以理性主义设计及白色的运用而闻名。他运用柯布西耶的理论建造的房屋数量众多,甚至超过了柯布西耶本人,包括博物馆、公司总部、私人房屋等。迈耶1984年设计的洛杉矶新盖蒂艺术中心,是时髦、文雅的现代主义设计典范。他获得过1984年普利策建筑奖、2008年美国艺术学院建筑金奖。
“白派”的对手有人称之为“灰派”,但因为詹克斯的书,其更为人熟知的名称是“后现代”。这个在70年代刚出来时还没有被用滥到只剩时间意味的“后现代”倒确实是一种“主义”,因为“灰派”这些人有一致的、明确的主张(我叫他们“真后现代派”)。对于现代派崇尚的功能为主、理性、简化、单一、国际化,他们全都反对。这些真正的、主动的造反者包括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1925-)、罗伯特·斯特恩(Robert Stern,1939-)、查尔斯·莫尔(Charles Moore,1925-1993)和后来的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1929- )、朗佐·皮亚诺(Renzo Piano,1937-)。
http://s8/middle/4cd0a017x7a41cde22907&690
http://s10/middle/4cd0a017xc691ef415839&690
http://s3/middle/4cd0a017xc691efcd1bd2&690
http://s12/middle/4cd0a017xc691ee2f3d3b&690
http://s12/middle/4cd0a017xc691ef18600b&690
汉斯.霍莱茵(Hans Hollein)1934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就读于维也纳艺术学院、芝加哥伊利诺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他早期求学期间,他表现出绘画天份。但他选择了建筑作为他的职业,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全世界公私收藏。 “建筑是一种由建筑物来实现的精神上的秩序。……建筑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这种需求首先并不是体现在建立保护性的屋顶,而是体现在创造神圣的建筑和预示人活动的焦点——城市的兴起。一切建筑都是有宗教意义的。
维也纳旅行社
詹姆斯.斯特林:斯图加特美术馆扩建工程
http://s6/middle/4cd0a017xc692085acbd5&690
http://s16/middle/4cd0a017xc691fe2eaa9f&690
http://s3/middle/4cd0a017xc691fe3fb6e2&690
http://s7/middle/4cd0a017xc691fe099856&690
矶崎新日本建筑大师1931年,矶崎新出生在日本大分市,是世界上著名的日本建筑师。自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系毕业以后,矶崎新在丹下健三(KenzoTange)的带领下继续学习和工作;1963年,他创立了矶崎新设计室,自此成为几十年来活跃在国际建筑界的大师,作品众多,获奖无数。
筑波城市广场(借鉴米开朗基罗的皮卡多里奥广场)(卡塔尔图书馆,中央美院美术馆)
http://s15/middle/4cd0a017xc6920404a98e&690
http://s1/middle/4cd0a017xc69203d858a0&690
http://s2/middle/4cd0a017xc69203ee5891&690
http://s3/middle/4cd0a017xc69204340b52&690
4、后现代特点:
4.1 回归历史,喜用古典建筑元素;
4.2 追求隐喻的设计手法,以各种符号的广泛使用和装饰手段来强调建筑形式的还以和象征作用;
4.3 走向大众和通俗文化,戏谑的使用古典元素;
4.4 后现代的开放性使其并不排斥,似乎也将成为历史的现代建筑—渐进折中主义。
5、后现代意义
重新确立了历史传统的价值,承认建筑形式有其技术与功能逻辑之外独立存在的联想和象征的意义,恢复了装饰在建筑中的合理位置,并树立起了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价值,从根本上弥补了现代建筑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