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让楼市回暖可期
文/陈涛
经历过寒冬考验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终于有了些许暖意,慢慢步入了理性的发展轨道。在国际金融风暴远未完结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包括房地产市场能率先回暖实属难得。
然而,马上就有人出来说,房地产泡沫又来了,下半年房价注定下跌,甚至有人断言年底前房价暴跌不可避免。更有惟恐天下不乱者,将非常正常的少量退房现象无限夸大,将少数的房贷违规当作遍地黑幕,将物业税的开征说成是洪水猛兽,将个别地方的情况推广为全国现象,好象新的一轮房价下跌狂潮又将来临。
事实上呢?
一至五月投资回暖,成交回升,供应需求均相对出现较高的增幅,有了所谓的“小阳春”。降息与降低首付比,信贷放宽,加上有些地方的财政性补贴,这些政策刺激有了明显的效应;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从2004年的35%调低至20%,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有利于促进房地产行业投资的增长;经济软着陆的迹象非常明显,一部分开发商资金困境的趋缓,经营状况逐渐好转;房价的区域性差距过大,在经济发达区域的资本流向房价比较偏弱的区域,产生合理的投机性投资;全球流动性开始回升,股市的快速上涨,大宗商品的价格脱离实体经济走出独立行情,让市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消费者担心通胀与货币贬值的预期,房地产保值增值的作用日渐显现。
多重因素决定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回暖是可以预期的,除非中国的经济不想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
从国家的经济政策来看,自1996年资本金制度建立以来首次调低房地产项目的资本金比例,期待行业复苏的意图非常明显。随着销售持续回暖,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资本金比例的下调,以及其他各项融资方式对房地产企业的开放,房地产行业投资将会逐步增加,这将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利润的持续稳定增长。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期待复苏不是要快速上涨,急功近利是市场的大忌,理性平稳的回暖才是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根基。
2009年6月1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