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涛
陈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808
  • 关注人气:4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朋友——我的童年记忆之八

(2007-06-06 17:39:08)
标签:

文学原创

散文

感悟随笔

谈天说地

亲情友情

回忆录

童年

家乡

杂谈

分类: 童年记忆
 

好朋友

——我的童年记忆之八

 

    读小学时,我有三个最好的朋友,分别是王新华、陈得飞、贺永坤同学。我们是同班同学,也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几个学生,并且深得老师的喜欢。

    那时,我们班的班长就是在我们几个人之间来回轮流当的,甚至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部也少不了我们几个人的。

    要说学习成绩,我是最好的。每次考试我总是满分,所以我也落得个外号叫“五分加绵羊”。记得那时我们常看《决裂》等“革命题材”的电影,其中就有宣传:上大学不看学习成绩,看手掌中有没有手茧;不看在学校的表现,看家庭出身好不好;不要“黑九类”分子,只要“红五类”的人。

    要说家庭出身,我和贺永坤是比较差的。我的爷爷是国民党员,是伪乡长;我的爸爸是国民党的后代,是臭知识分子“臭老九”。贺永坤的爸爸是“神汉”,也就帮人家做做如“收魂”、“敬神”等等的“法事”,但是那时只能偷偷的做,不能让人发现了,如果发现了要开批斗会的。王新华和陈得飞的家庭出身就好多了,典型的贫农后代。

    在学校,我们几个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学校有什么活动,我们几个是踊跃上台发言的。比如,开学习经验交流会,什么学习竞赛总结表彰会,什么社会活动动员大会,我们都要上台发言。但是,开批斗会时,我是不敢那么积极的,因为我没有那样的感受,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要说社会活动积极分子,我是四个人中最不积极的。

    那时,学校流行组织课余学习小组,我就和王新华一个组,放学后,我们一起把作业做完,再讨论一些问题,或是一起上山拾一些柴火,就各自回家。因为那时家里比较困难,很少烧煤的,就只有我们课余去山上拾一些柴火来烧。我们基本上是每天早上去拾一背篓柴火,回家吃饭再上学;下午放学后又上山拾一背篓柴火,才回家吃饭;晚上做一点作业,当然那时作业很少,接着就是集体活动。

    要是晚上有电影看,我就和王新华他们几个一起去看。记得走得最远的一次,是我和王新华跑到公社礼堂去了,要知道要走十几里的路啊,那次是看《闪闪的红星》,学校布置要看的,还要写看后感。我是看过好几遍了,可还是想看,不厌起烦,当然最主要的是那时没有什么电影看,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文娱活动。可见当时物质生活的艰难,精神生活的匮乏。要是现在的孩子们,肯定是想象不出我们那时的艰辛的,也想象不出我们那时的条件的。

    我们四个好朋友,亲密无间,也深得学校校长的器重,深得老师的喜欢。我们的友谊也不断的加深,我们的学习成绩也保持着前列的水平。

    我们一直同班到初中二年级,那是一九七七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我们班的班主任邓伯平老师考上了大学,走了。爸爸怕我的成绩会落后,就把我转学到了他任课的学校——朋山中学,而且就在爸爸的班上读书,接着是考中专、读高中、读大学。

    就这样,我和相处了七年的好朋友——王新华、陈得飞、贺永坤分开了。我继续读书,后来学习比较紧张了,虽然有他们几个的消息,却也很少见到他们的面。而他们几个呢?王新华,连续参加了两次高考,可能是发挥不好吧,没有考上就改去当兵了,后来在部队考上了大学,现在做得还不错。陈得飞,高中毕业后大学没有考上,接替了他爸爸当了一名教师,也算是一个好职业了。贺永坤,考上了农校,毕业后分配在我们公社当秘书,后来当了乡长,听说后来与老婆离婚了,自毕业至今我都没有见过他一面。

    我现在在外地工作,也很少回老家了。好久没有见到儿时的好朋友了,我确实有点想念他们。我甚至在“中国人”网站建立了我们的小学班级网页,想引起他们的注意,可也没有他们的消息。

    不知王新华、陈得飞、贺永坤他们现在过得可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我要出差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