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杰解读《让子弹飞》的政治隐喻

(2011-01-24 15:08:07)
标签:

让子弹飞

香港

才子

隐喻

娱乐

分类: 幻影人家

伴着《让子弹飞》票房过6亿,各方的解读恐思导演之所未思,想导演之所未想,各种政治隐喻的解读怕让广电总局提心吊胆,后悔当初。高票房带来的全民围观,继而地过度解读也让在座的听了热闹,忘了章法,穷开心。

是日,恰逢香江才子陶杰先生赴中大带来对《让子弹飞》的港式文人解读版,小有触动,故,分享之。

触动点一:马拉火车的隐喻

          西方进口的高级蒸汽火车,被代表小农政权的马匹替代了车头的地位,即使铺上铁轨,也不能连人带车驶向安全大道。东学西渐的改造不能在方向上迷航。

 

触动点二:世纪不移的下跪礼

          1910,民国八年,皇帝没了,你们还跪谁?2010,民国100年,没有了剥削和皇权,为什么仍有人在下跪?跪政府大楼,跪警察、法官,跪村干部,跪死狗。人的膝盖骨并没有先天设置一块弹簧装置,而是心理

 

触动点三:王寇一家的英雄观

          怀抱着“成王败寇”思想的英雄,只是偶然地从寇到王,从被压迫者到压迫者。推崇这一狭义英雄观的民众,只能不断壮大“围观”的力量,一味期待、守望英雄,却不能成为政治改革的同行者。

 

附香江才子陶杰先生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1302065.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