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说冯翔之死

(2009-05-11 09:59:48)
标签:

绝笔

人世

冯翔

分类: 三叶梅下

    “孤单,是一个人的盛宴。聚会,是许多人的孤单。”这是冯翔说的一句经典。我们不愿意讨论死,因为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但冯翔死了,他追从于精神的灵魂离开了这个物欲的世界,也许,他是快乐的。

再说冯翔之死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这是高更在1897年所作的一幅画,据说完成这幅画后他自杀了。 
  在塔希提岛,高更面对那些肤色黝黑,体格健壮,显示着原始人的野性美,心地善良,面孔笃诚,因思想简单淳朴而格外虔敬的土蓍人激动不已,认为这正是他所追寻的"乐土"。为此,他画了一批如梦如诗,带点儿神秘意味的画作。这段时期的画家贫病交近,心情沮丧,极端愤世疾谷,便决定自杀,他曾喝下毒药却未遂。就是在这种逆境中,高更以巨大的创作热情画了此画。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住哪里去?”这就是此画的主题。此画的右边有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中间有一个采摘水果的青年,左边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妇。这一连串的形象,意示着人类从生到死的命运。虽然其形象,色彩和构图看上去象是神话或传说,那富有的异国的渺远,静悄悄和神秘的意境再加上这样一个标题,使人感到更加神秘。这幅画是他的绝笔,也是他献给自己的墓志铭。

    高更带着一个无法穷尽的疑问离开了人世,冯翔却是带着无法忍受的痛苦诀别人生。这里有失子之痛,有人际关系的无奈和失望,那些美好的东西没能留住他,比如夫妻之情、父子母子之情、兄弟之情。。。。。。

    现实社会是诱人的,物欲让人本能地贪生,冯翔毫不犹豫地去,是没有心理承受力,还是厌恶人世,无法快乐?

    只有精神是永恒的,不朽的。无论是疑惑的高更,还是厌倦的冯翔,他们都是精神的追随者,他们印证了精神的存在,留给人们对生死的思考,他们是精神的殉道者,我们应该尊重他们,但我们不希望有更多的人效仿他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