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象棋棋评】全国棋王赛〖总决赛〗李来群Vs胡荣华

(2008-09-04 16:55:44)
标签:

中国象棋

http://www.zgxqds.com/bbs/uploadfiles/20073241103140.jpg

 

【象棋视频】全国棋王赛〖总决赛〗李来群Vs胡荣华

 【象棋视频】1989年全国个人赛:“中象总司令”胡荣华 Vs “燕赵骄子”李來群

 

特极大师刘殿中评注!

9月2日下午一时半,棋赛在北京兆龙饭店揭开了战幕,经抽签,李来群运气较好,抽得先手。


1.炮二平五  炮8平5 

2.马二进三 马8进7 

3.车一平二 卒7进1
--李来群获得挑战权后,即着手对决赛的布局进行准备。首先他确定了先手以中炮为主,后手应付中炮以屏风马为主。他对胡的布局进行了预测。经分析变为,胡荣华近年来后手应付中炮虽然多以反宫马为主,但最近攻反宫马的办法较多,反宫马暂时还没有好的对策,估计胡用反宫马的可能性较小。而顺手炮亦是胡的拿手布局,最近时有采用,这次决赛,胡很有可能以顺炮为主。鉴于以上分析,李来群对胡的后手顺炮做了一定的准备工作。
--黑方卒7进1的变化是由东北棋手在七十年代创用的。经过十几年的实战与研究在为发展,目前已成为顺炮的主要布局系统。胡荣华对此深有研究,在一九七九年四届全运会比赛时,积分形势不利,结果四斗顺炮,大获全胜,又获个人冠军,一时成为棋坛佳话。此次胡又重祭镇山之宝,能否成功尚待验证。
4.马八进七 马2进3 

5.兵七进一 炮2进4 

6.马七进八 车9进1

--红方进外口马是较为稳健的下法,近年多为名家所采用。另一种走法是马七进六,对攻较为激烈,局势难以控制,近年已较为少见。由于此变化较为复杂,下面简单作一介绍。红方马七进六,黑炮2平7,红以下有两种走法:一、车九平八,车1平2,炮八进四,车9进1,马六进五,车2进3,车八进六,马3进5,双方均势。二、炮八平七,车1平2,马六进七,炮5平4,兵七进一,车2进6,相七进九,车9平8!黑方反先。
7.车九进一 车9平4

8.士四进五 炮2平7
--红补士是为了预防黑方进车捉炮的骚扰,另有车九平七的变着,也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变化如下:车九平七,车4进6,炮八退一,炮2平7,士四进五,车4平2,马八进七,炮5退1,炮五平六,红先。

9.车九平七 车4进3

--黑方走巡河车是老变化,由于步调缓慢较为保守,在高手对弈中已很为少见。今胡为何采用已被淘汰的变化颇令人难解。是有新的见解?今事过境迁,事实已证明胡没有走出新的变化,没有什么新的见解。胡由于这一变化选用不当,导致了此局的失败及以后的链锁反应。笔者认为胡所以选用此种变化大概是即席之作,没有一定的成算。车4进3这步棋体现了胡准备应付这次比赛的战略思想,即是在比赛中保持不急不躁的冷静情绪,克服以往有时好走过头棋的毛病,稳扎稳打,与李进行一场较量中成功的战斗。从技术上分析车4进3这步棋是为了防止红方兵七进一冲兵,但红马八进七后,红冲兵则成了先手棋,黑无疑步数亏损。目前较为流行的变化是卒7进1,象3进1与炮五退一,均可成为较复杂的变化。胡的棋艺特点之一是在布局时不愿走熟套,喜欢创新,即使平常没有认真研究过,临场经过熟思,有时也敢走出标新立异的变化。上述三种变化胡不愿采用,车4进3这步棋以前是否有人走过他不知道或者忘记了。因此临场略经大致辞分析后,采用了这步令人难解的棋。

10.马八进七 车1平2 

11.兵七进一 车4进2 

12.炮八进三 卒7进1

--红方炮八进三是有魄力的积极走法,使局势顿时复杂起来。红方如想稳健,可走马七进五,黑象3进5,炮八平六,红方略占先手,但双方局势平稳,红方求胜亦十分困难。
--黑方实战走的是卒7进1冲卒过河,结果被红车七进三捉住黑7卒后,发展下去局势不尽人意。此时黑方究竟走什么好呢?首先,黑方最无能的走法是象7进9保卒,红车二进六后,红还能炮八平三吃卒,且黑象屯边,对防守必然无利。其次,如走车4平3兑车,红车七进二,炮7平3,炮八平三,马7进6(黑如象7进9,红炮三进一,红有攻势),马三进二,红有攻势。另外黑方还有炮5退1或炮5平4两种走法,红炮八平三后,仍占有先手。不过就以上几种着法比较后再选择的话,后两种变化似乎比实战着法为佳。黑此时无好的应着,究竟原因应归罪于车4进3的不当吧。
13.车七进三 车4平3 

14.车七平三 车3退2 

15.车三退一 车3退1
--此时黑方另有两种着法:甲、马7退5,车二进八!车2进4,车二平四,车3平6,车三进五,红方大有攻势;乙、马3退5,马七进六,车2进4,马六退五,红大优。
16.炮八平三 马7进6
--红方平炮胁象佳着,可集中双车马炮诸大子攻击黑空虚一翼。红如走车三进四吃马,黑车2进4吃炮后,红无车。

--黑方马7进6是必走之着,如走象7进9,炮三进一,车3进1,炮三平二,红大有攻势。
17.车三进一 车3平4
--红方进车巡河防止境黑方马6进4透松局势,是似笨实佳的着法,下步红车三平四顶马将是黑方急待处理的难题。红方此着如走车三平四捉马,黑马6进4,车四进五,车2进4,黑方局势大为透松。在象棋的实战中往往有一些假先手,也就是只能一时痛快,实则效果不大,有时反会被对方得用的着法。初学者往往易犯此类毛病,应多注重走子实效。
--黑方平车能马路是权宜之计,另有两种变化也难以透松局势。试演如下:甲、炮5平6,车二进六,红先;乙、马6进5,马三进五,炮5进4,车三平五!车3进3,炮三退二!黑方以下没有好应着,局势速溃!
18.车三平四 马6进4
--红平车驱黑马前进,先手获得胁道,与下步棋捉底象是连贯的精采构思。如走它着,黑车4进2兑车,红方没有先手。红先进车后平车与先平车次序不同,结果完全不同,这大概就是象棋艺术令人喜爱之所在吧。
19.车二进九 车2进4
--红方车进底线捉死黑象,黑方阵地立出破绽。一叶落而知秋,黑方败象已露。红方未走此着前,双方局势看似相差不多,较为平稳,一着之后,犹如一石击水顿起波澜。象棋的艺术深奥无穷,有时局势已占优,但如着法不利,走不出应走的好棋来,会使局势面目全非。此时红棋如走不出底线切入的佳着,恐怕暂时是难以获取较大优势的。红此着是战略性的好棋,掠走黑底象后,红方双车炮在黑左翼已构成强大的攻势,使黑方攻有所忌,守难持久。前人曾总结了一条象棋理论,“车怕低头。”车是战斗力量最旨的棋子,车路畅通战斗力才大,车位低,往往是车路不畅,易影响车的战斗力,所以说“车怕低头”。理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适用的,象棋的对弈过程中,会产生千变万化的特殊局势。如果拘泥于一般理论,就会贻误战机,使理论成为教条。赛后据胡荣华讲,他忽略了车二进九这步棋,所以选择了这路变化,真是一着之差,满盘皆输。
20.车二平三 士4进5 

21.车三退三 车4退1
--红退车卒林着法紧凑,暗伏车三平五杀中卒叫‘闷宫’得车的恶着。

--黑退车无奈,如马4进5换炮,红相三进五,黑将5平4,红车四平七,黑方亦处于败势。
22.炮三退一 马4进2 

23.车四平七 将5平4 

24.车七退一 象3进1
--红退车轧以佳着,不仅防止了黑方车4进7杀士的冷着,而且下步炮五平六叫将将立获胜势。

--黑方面对红方逐步扩大的攻势,攻守两难,无奈之下走出飞边象失避一着的应付走法。
25.车三平五 炮5平7  

26.车五平七 车2平3  

27.炮五平六 将4平5
28.炮三平五 炮7平5 

29.后车进二 象1进3 

30.马三进二 马2进4
31.士五进六 车4进3

--经过一段战斗,红方占据了有利位置后频频发动攻势,迫使黑为解燃眉之急,连边兑子。弈至此,红已多兵、多相、占先,胜势不可动摇。

--黑车4进3是最后的希望,红方如误走士六退五,黑将5平4,红马二进四,炮5进4,马四退五,车4平5,马五退七,马3进5,车七平九,将4平5,红虽占优,但胜来颇费周折。李来群毕竟是谨慎,心细之人,他临场走的是帅五平四,以下黑如再走将5平4,马二进四先手踩车,黑败势。
32.帅五平四 马3退1 

33.车七平九 马1退3 

34.车九进三 车4退5 

35.马二进一 

--红胜。

--末后形势红占先得势,尽多一相三兵,胜势不可动摇,黑认负。
综观全局,红方一路顺风,布局成功,战略路线清楚,着法紧凑、有力,进攻犀利,较为轻松的获取了胜利。黑方因布局选用变化不当,随后中局陷入被动,处处受制,最后因形势悬殊败北。从全局过程分析,黑方是一局没有机会的完败。从质量上看,黑则是一路下风,着着应付,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如果让不知情的人看此局记录,一定会认为对弈双方不属于一个等级,一定不会想念黑方竟是胡荣华。胡荣华是公认的象棋一号高手,曾获十二届全国冠军,其水平之高是无可置疑的。从技术上分析此局下得太随便了,用胡自己的话说是“没进入状态”。对此许多不知内情之人也许难以理解。唐代诗人郭震诗云:“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胡几十年的征战与赫赫战绩,必将产生身体与精神上的疲劳感。他对功名与胜负虽仍是虎老雄心在,仍有追求,但在逐渐淡化、冷漠;强烈的进取心正在转化为一种随意性。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也许是悟性的升华;从胜负的角度来看也许容易产生大脑的惰性。如果这样解释胡此局的失利原因,也许多少有点道理吧。 

 

【象棋棋评】“中象第一人”许银川(评) Vs “中象总司令”胡荣华

【象棋棋评】“新东北虎”赵国荣(评) Vs “中象总司令”胡荣华

 

【象棋棋评专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