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体育背越式跳高训练要点

(2007-04-28 23:09:11)
标签:

业余训练

分类: 吴彦春工作
 

    小学体育背越式跳高训练要点随着2007年区田径运动会的临近,感觉学校体育竞赛气氛越来越浓,最近和几位体育教师闲聊--田径训练的的一些方法和要点,突然想起曾经在学校当体育老师时写的一篇关于跳高训练的心得体会,现在把它再次拿出来,与各位同行共勉,请多多指正。

小学体育背越式跳高训练要点

[原文]

    本人是一名小学的体育教师,一直带着学校的田赛队。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还未趋向于成熟,跳高这一项目只能从四、五年级抓起,且这些小队员未经过专项训练,基础较差。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既要完成技术教学过程,又要培养运动员的训练能力、比赛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在这项动作技术难度较大、教学和训练较为复杂的项目中,提高运动员的跳高成绩,对教练员的训练工作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在这几年的训练中,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充实自己的体育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过多年努力,总结出适合小学生这一特征的背越式跳高训练方法,且在短时间内成绩提高显著。下面,我就谈一谈小学体育背越式跳高的方法。

跳高训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训练计划大体可分四个阶段:即基础训练阶段、加量阶段、强化阶段、调整阶段。

一、基础训练阶段。(持续一个月)

  (一)、给运动员建立正确的背越式跳高概念。

       1、简要讲述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和要求。

       2、结合示范、讲解背越式跳高的技术要点。

       3、让队员观看技术VCD和图片。

   (二)、学习和掌握起跳技术。

      1、确定队员起跳腿和摆动腿。

      2、原地摆腿和摆臂练习。

      3、原地和行进间起跳练习。

      4、上一步和上三步助跑起跳练习。

      5、沿圆圈或弧线做一步或三步助跑起跳练习。

   注意:在做摆臂练习时,要求摆动腿有明显的折叠摆动;加速上摆时要带动髋部向上。这一技术环节练习时间应为2到3天为宜。

  (三)、学习和掌握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1、沿着圆圈跑的练习(直径15米左右)。体会圆圈跑身体感觉,控             制跑时身体内倾斜。

     2、由直线进入圆圈跑的练习。体会身体由正直逐渐转入向内倾斜。

     3、沿圆圈做三步或五步的起跳练习。体会后两步加快节奏,做好起跳动作,积极向上跳。

     4、在海绵垫前或对着一定高度的横杆做三步或五步助跑起跳练习。事先在垫前选好起跳点,用白粉画上弧线,让队员在弧线上练习。

      5、3~5步助跑起跳坐上海绵垫。

      6、3~5步助跑起跳背部着垫躺在海绵垫上。

   注意:在这一技术环节中,助跑速度应由慢到快,形成逐渐加速的过程。时间安排为一周左右。

 

  (四)、学习和掌握过杆技术。

      1、原地倒肩挺髋练习。在齐腰高的海绵垫旁,成起跳结束姿势。随着身体转向背对海 绵垫,同时仰头、倒肩、展体、挺髋,最后用肩背落在海绵垫上成过杆时背弓姿势。

     2、背对搭放垫子的跳马站立,然后提脚跟、挺髋、并向后倒肩做背越式过杆动作,接着顺垫子向后落下。

      3、3~5步助跑起跳背卧上较高的海绵垫,成杆上背弓姿势,两小腿在垫子上方。

      4、原地跳起,挺髋后做向上向后甩腿练习。

      5、背对海绵垫做跳起过皮筋练习。

      6、借助踏板做3~5步助跑过杆练习。

      7、3~5步助跑杆过练习。

  注意: 这一技术环节时间安排为1~2周左右。  

   (五)、学习和掌握完整的背越式跳高技术。

      1、教会队员丈量全程助跑步点。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路线像倒“J”字型。起跳点离横杆距离为60~80厘米或自己手臂的一臂距离,靠近起跑点一侧横杆三分之一处作为起跳点的位置。在训练中确定起跳点后步点丈量方法有两种:一是反复丈量法、二是走步丈量法。在实际教学训练中我采用的是走步丈量法,即“5--6--7”丈量法或“4--7--7”丈量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8步助跑。

      2、全程助跑对着高横杆做起跳练习。

      3、全程助跑(8步)起跳背卧上高海绵垫的练习。

      4、全程助跑(8步)背越式过杆练习。

   注意: 这一技术环节时间安排为1~2周左右。

  二、加量阶段。(持续一个月到一个半月)

    这一阶段不但要求运动员熟练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而且还应全面提高队员专项跳跃素质。

   1、力量训练:台阶训练法、蛙跳、多级立定跳远、跳绳、以及腰腹肌训练(肋木举腿为最佳方法)。

   2、速度训练:30~100米反复跑、50米往返接力、15~30米弯道跑、也可在直径为15米的圆圈上弧线跑。

  3、技术训练:以一定高度多次过杆为主,助跑距离多为半程一般以4~6步为宜。培养助跑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三、强化阶段。(一般为2~3周)

在这一阶段,用全程助跑起跳过杆训练加来强运动员的跳高技术。在这一基础上还应配一些心理辅导,用积极性的语言调动队员的情绪,提高训练效果增强自信心。例如:用“我很镇静”代替“我不紧张”、用“我充满力量”代替“我不累”、用“我起跳很准”代替“千万别违例”等等。这样的语言能激励运动员的求胜欲旺。

 

四、调整阶段。(一般为5~7天)

  在这一阶段,可按排几次观看教学训练录像或比赛录像;安排1~2次中等强度的训练课;做一些助跑练习;也可做一些腰腹肌力量练习;向队员讲一些比赛常规。总之,要根据每个队员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有利于恢复队员体力保持最佳竞技状态。

    以上这些,是我多年从事背越式跳高训练的一点儿经验之谈。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望广大体育教师给予指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