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破解祖孙的“攻守同盟”

(2016-08-29 11:27:07)

在父母把老人接过来帮忙照顾孩子的家庭中,经常会出现令父母不知所措的情况:管教孩子比较严,孩子就跑到老人那里寻求庇护。老人心疼孩子,常常拍着胸脯说:“孩子别怕,奶奶给你撑腰!”这时,父母就很难管教下去了:倘若接着批评孩子,老人会护着孩子,反过来批评父母没必要管得这么严;倘若劝说老人不要护着孩子,老人会觉得晚辈批评自己很不应该,往往会说:“你怎么能这样跟我说话呢!”假如孩子这时使坏心眼,趁机挑拨父母和老人的关系,结局就很难收拾了。这样一来,老人成为孩子的“盾牌”,一旦父母批评孩子,孩子就拿出这面“盾牌”保护自己,甚至在老人面前说父母的坏话;而老人溺爱孩子,因而经常在孩子面前批评父母管教不当。大多数父母都拿祖孙的这种“攻守同盟”没办法,时间长了,在孩子面前一点威信都没有了,这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呢!

从战术上讲,既然祖孙两代人结成了同盟,那么父母也应该结成同盟。倘若夫妻俩本身就有分歧,首先在人数上就不占优势,要破解祖孙的“攻守同盟”就更难了。夫妻结盟之后,不妨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扭转家庭教育的局势。

    想要打破祖孙间的"攻守同盟",需要好的方法。首先,要肯定老人做对的地方。然后,要培养老人的"危机意识",将一些反面例子呈现在他们面前。最后,要保护老人的利益。比如,你在家里让孩子给你拿小凳子,老人可能会说 "大懒指使小懒,孩子别给他拿",但你要让孩子给老人拿个凳子,老人就特别高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何与老人站到同一个"战线",这是一门学问。

在祖孙的“攻守同盟”中,老人是父母做思想工作的主要对象,只要老人不再为孩子护短,孩子就失去了“盾牌”。当然,由谁做老人的思想工作也是讲究技巧的。假如和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父亲出面比较合适;假如和孩子的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由母亲出面比较合适。毕竟与儿媳、女婿相比,老人更容易接受儿女的劝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