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标签:
冯德泉成长空间健康成长特征来帮 |
分类: 智慧妈妈俱乐部 |
【案例】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比较注意妆容的人,工作需要的时候,也会化化淡妆。但是,我很少在女儿面前化妆,更不会涂指甲。所以,我觉得女儿这些做法应该不会是受了我的影响。
4岁孩子开始对环境有审美要求,即进入了审美敏感期。很多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突然变成了一个完美主义者:她们开始挑剔衣服不好看,衣服上不能有牛奶水果斑点,孩子开始关注身边的环境和自我的完美。尤其是女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会对自己的衣着打扮产生浓厚的兴趣,会突然对美产生很多的想法。
从儿童心理学发展说,敏感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年龄阶段对一个领域特别感兴趣,且形成认知。孩子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从审美敏感期开始,女孩子会一直处在一种对美丽的探索之中。
当孩子表现出敏感期的行为特征时,很多家长不是没有发觉,而是觉而不察,或者觉而不知如何进一步帮助孩子。家长们往往会认为这是自己的孩子在淘气,他们会感到不耐烦,甚至还对孩子的行为加以批评和斥责,让刚刚进入敏感期的幼小心灵无法充分体会成长的美好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至于有些孩子变得胆小、孤僻,不再有勇气探索未知世界。
“审美敏感”表明孩子对自己的形象有了自己的愿望和审美标准,尤其女孩,开始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浓厚兴趣。在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我们家长的肯定,而不是我们站在成人的角度对“美”的任何评判。要看到这是孩子的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因为他们在创造自己。同时,家长也要注重对孩子的审美引导。家长千万不要用“不正常”“怪异”等定性的词语来评价成长中的孩子。要记住,这些的模拟化妆行为,是为了发展孩子一种智能,而不是仅仅为了化妆本身。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也是孩子们的权利。看到孩子爱美、追求美的行为,家长应该理解和包容,而不是一味地打压与禁止。但如果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出现成人化的迹象,却是一个早熟的预警。化妆、衣着成人化等现象,与家长行为也有密切关系。孩子多半是看了妈妈化妆,才产生了兴趣,或是父母带着逛街,才看到并喜欢上了成熟的款式。发现孩子追求“成人化”的美,家长要有一颗包容和理解的心,但应该适时恰当地引导孩子认识美,帮助孩子认识什么是适合自己年龄的美。
对孩子的种种“挑剔”和“不可理喻”,家长或许会感到心烦,但是,我们要理解孩子的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如果我们能把孩子的这些“无理要求”当作一次孩子成长的机会,那么我们就会用心体会孩子的每一次要求,并用合适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家长不要担心孩子会受到什么消极的影响,比如担心孩子过分注重自己的外观,而变得爱慕虚荣。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审美需求,可以给孩子提供适宜的物品,给孩子自己选择穿衣的权利等。同时,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孩子对美的追求,说明他们的精神世界正走向深入,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感觉会深深印在他的记忆深处,直接影响他将来的气质和审美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