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要开发新HSK考试?

(2011-03-28 04:32:15)
标签:

汉语

汉语水平考试

hsk

汉语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

教育测量

心理测量

校园

分类: 教育与心理测量

为什么要开发新HSK考试?

 

http://s16/middle/4cce6373t9f7cdfe21d6f&690
博主向圣彼得堡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介绍新HSK
(该大学已经有160年汉语教学的历史)

 

摘要:2009年,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正式推出新汉语水平考试(HSK)。为什么要开发和推广新HSK?这是目前海内外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者和汉语教师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201010月,笔者受国家汉办的派遣到海外向汉语教师们介绍新HSK。这里,报告了笔者对此问题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汉语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 考试 HSK

 

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标准化考试,与1990年正式开考。2009年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正式推出新汉语水平考试。为什么要开发和推广新HSK?这是目前海内外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者和汉语教师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2010年,笔者受国家汉办的派遣到海外向汉语教师们介绍新HSK。这里,报告笔者对此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将HSK建立在《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之上

 

语言考试是评价人的语言能力的工具。考试的分数需要在一定的参照系中获得意义。参照系无非两种:一是常模参照,通过与其他的人比较,赋予分数较好或较差的意义;一是标准参照,通过考查受试者能够完成哪些交际任务,赋予分数较好或较差的意义。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个性发展模式,人与人之间并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因此,也越来越重视通过标准参照赋予考试分数以意义,通过标准参照对考试分数进行解释。

为了促进欧洲国家之间的协调,为了提高欧洲内部教育和就业的灵活性,为了给欧洲各国的不同语言(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提供一个统一的对语言能力水平的描述框架,1996年欧洲理事会(Council of Europe,简称CE,由欧洲46国的外交部长组成,范围大于只有25个成员国的欧盟)正式颁布了《欧洲共同语言教学与评价参考框架(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简称CEFR)》。CEFR颁布以后,很快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语言标准,也成为世界上多种语言考试分数解释的标准。[1][2]

CEFR将语言能力从低到高分为A1A2B1B2C1C26个等级,从所具有的语言交际能力、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所面对的语言交际场景和领域等方面,对各个不同级别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方面的建议。

在这份长达264页的文件中,不仅从许多角度对语言能力水平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而且对学习目标、教学目标、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明确的建议。这一文件今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课程设计、教材编写、考试开发和考试评分的重要参考依据。CEFR是一个跨多种语言的语言能力标准,在英文版之外,已经以法、德、意、汉、俄等多种语言出版。CEFR公布以后,欧洲的主要国家都对自己原来的语言评价标准进行了调整,向CEFR靠拢。

今天,CEFR不仅被欧洲国家采用,也被一些欧洲以外的国家或地区作为外语教学和评估的基础。例如,2005527日台湾的“教育部”宣布,将CEFR作为今后台湾英语教学和评估的基础,要求现有的各项测验今后都要根据CEFR来进行分数解释,鼓励各个测验实施机构在研究的基础上,给出测验分数与CEFR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

很大程度由于受到CEFR的启发,在借鉴CEFR的基础之上,国家汉办2007年颁布了《国际汉语能力标准》。[3]HSK是一个基于《国际汉语能力标准》的测验,新HSK1-6级与CEFRA1-C26个级别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http://s16/middle/4cce6373t9f7cffb65dff&690

博主向伊尔库茨克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介绍新HSK

 

二、将HSK建立在交际能力语言学基础之上

 

1990年首先正式开考的是原HSK(初中等)。将原HSK(初中等)与上世纪60年代推出的原“托福”考试试卷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从试卷结构到题型,原HSK都模仿了原“托福”考试。

1993年,“托福”考试的研制机构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ETS)由于认识到原“托福”考试明显地存在改进的需要,启动了一个名为“托福2000TOEFL 2000 project)” 的研究项目,计划于2000年推出新的托福考试。开发新“托福”的主要考虑是:将原来建立于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之上的“托福”重新建立在“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理论模型之上,使之更好地反映考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4]

基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语言考试,强调对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要素的考查,强调语言的规范性,例如:

例题1:房间里摆着两(   )桌子。

A      B     C     D

例题2:我刚把这些书整理好,你怎么又(   )弄乱了? 

     A 给    B 被    C把     D

例题3:降价后的商品(   )已低于市场价格,可仍然有15%的利润。

     A 尽管  B既然  C 如果  D 由于

 

基于交际能力和任务完成的语言考试中,不倾向于使用这类试题。即使学习者错误地使用了“两个桌字”,并不影响交际任务的完成。即使学习者未能掌握“给”的用法,并不影响对“你怎么又弄乱了”的理解。即使学习者未能掌握“尽管”的用法,并不影响对“降价后商品已低于市场价格可仍然有15%利润”的理解。

在基于交际能力和任务完成的语言考试中,倾向于使用下面这样一些试题:

 

例题4:女:你看我真是马大哈,上个月刚配的,昨天又丢了。

男:你呀,赶紧再配一把吧,要不挺不方便的。

问:两个人在谈论什么?

A 椅子   B 钥匙   C 眼镜   D 雨伞

例题5:男:那所大学是名牌大学,要求的分数很高。你儿子考上了吗?

女:那所大学是难上,不过我儿子还算争气。

问:女的是什么意思?

A 儿子没考  B 儿子没考上  C 儿子考上了  D 儿子不想考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习者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

 

ETS将新“托福”的开发计划命名为“托福2000”,曾计划于2000年推出新“托福”。由于工作中不断遇到困难,“新托福”最终于2006年才正式推出。“新托福”就是一个“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的范例。[5]

 

语言学家和语言教育家胡明阳先生在发表于《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3期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一文中对强调语言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从过去到现在,我们的教育部门和各级领导……不论是英语教学还是母语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方法领域都存在一个致命的误区,那就是都错把语言知识当成了语言能力,所以教学效果都很不理想,甚至于很糟。……培养语言能力跟学习语言知识完全不是一回事。掌握语言知识不等于掌握语言能力。很遗憾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完全违背了我们祖先几千年的经验,把重点放到似乎很‘有学问’的语言知识上去,结果也只能‘误尽天下苍生’!”[2]胡明阳先生的话,反映了语言学研究者们关于语言能力的新认识,值得汉语教师们深思。开发新HSK考试就是一种将汉语教学从“知识传授”引向“能力培养”的努力。[6]

 

国家汉办颁布的《国际汉语能力标准》,是一个典型的基于交际理论和基于任务完成的语言标准。该标准对每个级别都从口头理解、口头表达、书面理解、书面表达等4个方面进行了“能做什么”的描述,并给出了任务举例。将HSK建立于《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之上,也是一种将汉语教学从“知识传授”引向“能力培养”的努力。

 

三、加强对表达能力的考查

 

ETS1993年启动“托福2000计划”的另一个重要考虑是:加强对表达能力的考查,加强对说、写能力的考察。[4] 与原“托福”考试相比,在2006年推出的“新托福”中,明显增加了对说、写能力的考查。

在模仿原“托福”设计的原HSK考试中,考查重点也放在“接收”能力,放在听、读能力。在原HSK(基础)考试中,没有对口语的考查,也没有对书写汉字的考查。在原HSK(初中等)中,没有对口语的考查,对于包括8级水平考生的考查中,也仅仅包括对16个孤立汉字的书写,而没有包括书写句子、语段和应用文的考查。

与原HSK相比,新HSK明显加强了对表达能力的考查,加强了对说、写能力的考查。在新HSK1—6级的所有级别中,都包含口语考试。从新HSK三级考试开始,就包含了对书写能力的考查。在新HSK三级中,包含写汉字的考查。在新HSK四级中,包含写句子的考查。在新HSK五级中,包含写应用性短文的考查。

与原HSK相比,新HSK在对“接收”能力,即听、读能力的要求方面有所降低,但在对“表达”能力,既说、写能力的要求方面有所加强。这种调整,体现对交际能力和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强调,有助于将汉语教学从“知识传授”引向“能力培养”。

 

四、使HSK的考试结构更合理

 

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原HSK的考试体系结构复杂,不利于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教师把握。原HSK包括基础、初中等和高等3张试卷,证书分为基础、初等、中等和高等4个级别。究竟原HSK共有11级还是14级,在原HSK开发单位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自己的出版物中,也是说法不一。

为了在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上宣传HSK,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曾经在2005722日的《新京报》刊登整版广告,介绍HSK考试。该广告中,回答了常见的16个关于HSK的问题。其中第2个问题是HSK“三卷四等十四级是怎么回事[7] 同时,为了宣传HSK,汉语水平考试中心还向世界汉语大会的代表们赠送了笔者主编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报告精选》一书,其中收入了时任汉语水平考试中心副主任张凯教授的《HSK的等级分数问题》一文,文中详细介绍了HSK3411级的考试结构(第253页)。[8]

显然,原HSK这种3411级或14级的体系结构,过于复杂,不利于HSK考试的推广。与之相比,新HSK6个级别,6份试卷,分别对应于CEFR6个级别,便于了解,便于介绍。

 

此外,原HSK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

1、           整体偏难,不利于汉语的推广和考试的推广;

2、           考试时间太长;

3、           分数体系设计存在缺陷,如HSK(初中等)的“总分不等于分测验分数之和”。(此问题的责任主要在笔者)

4、           HSK(初中等)一张试卷跨越3—8级,覆盖面太大,影响测量的信度。

 

在新HSK中,这些问题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

 

HSK2009年才正式推出。像一切新事物一样,尚有待在实践中得到改进和完善。我们期待着新HSK在推动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Council of Europ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 欧洲理事会文化合作教育委员会.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 国家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Jamieson J., Jones S., Kirsch I., Mosenthal P., Tayloe C. TOEFL2000 framework: a working paper[R], ETS,TOEFL monograph series,16,2000

[5]罗莲. 第二语言测试研究的新趋势[J],中国考试,2008(2)

[6] 胡明扬. 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J],语言文字研究,2007(3)

[7]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 汉语水平考试(HSK)答问[N],《新京报》,2005722

[8]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报告精选[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已发表于《中国考试》2011年第3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