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赖在岱庙,魂留《张迁碑》

(2018-12-21 13:09:54)
标签:

魂留

《张迁碑》

情感

文化

分类: 翰墨飘香
                                                        赖在岱庙,魂留《张迁碑》

                                                                                                                               孙宗军/文

      记得十几年前去过几次岱庙,每次去岱庙因为种种原因走马观花而过,看到好的景致与碑文因为陪同人员较多也不可能驻足下来细细品味!当时就有一个设想,等时间充裕了,等有机会了自己来一下。
     前日,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在泰安学习三天,虽说是三天,实际学习也就一天的时间,其他两天会务组故意留出时间让我们自由活动一下。第三天,其他与会人员基本早早的撤离了,我去岱庙拜《张迁碑》,也是这次来泰安之前早就决定的了。
      一早,岱庙刚刚开始售票,我就第一个购票入内了,进入院内一股亘古,久远的气息扑面而来,顿时与刚刚身处在车水马龙宣泄的外界隔离开来,我的心瞬间沉静下来。
       据记载,岱庙内有大小碑刻300余通,本来按照常规游览路线,是应该走正门然后左右两侧游览的,因为我此次志在碑刻,特别是来拜访仰慕已久的《张迁碑》,也便没有按照套路出牌了,寻碑、拍照、品味。。。。。。在岱庙延禧门里,没走几步发现了一块刻有《张迁碑》碑文的残碑,与当代大书法家武中奇一块碑刻排列在一起,《张迁碑》碑文模糊不清,尚能辨认出是《张迁碑》,我不免唏嘘起来,这难道就是我日思夜想的《张迁碑》么?怀着诧异的心情继续观赏其他碑刻。边游览边欣赏边拍摄,手机内拍摄了大量的碑刻,由延禧门西侧拾阶而上,登上了岱庙西墙道,站在墙道上放眼望去,岱庙全貌一览无余,青砖红瓦,苍柏古松穿插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建筑中间,给这座远古的庙宇带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与灵气,依偎在古墙前,俯视这跨越了几千年的斑驳碑刻,我好像置身在远古时代与先祖对话,我又是那么的渺小与愚钝。墙下,几声爽朗的笑声传来,两个穿着靓丽年轻的女孩轻盈地穿梭在碑刻群中,此时,游客开始多了起来。
       简短的浏览下泰山地质博物馆,由岱庙东侧室内见到了我夜思梦想的《张迁碑》,该碑用玻璃橱镶嵌,黝黑的碑面明显的看出此碑被拓多次,虽然经历过一千多年的风蚀雨啄,《张迁碑》笔势依然清晰,保存完整。也许是性格的原因,起初我是学习《曹全碑》的,随着自己审美的变化,对《张迁碑》的风格喜爱一发不可收拾,伫立在《张迁碑》前拍摄完真迹照片后久久不愿离去,此刻,寂静的展厅内十几块汉代、清代等碑刻与我作伴,没有一个游客进来,室外也是寂静深远,我完全可以尽情地与她飞目传情。看到原碑,与我每日临习的碑帖感觉在气势上有些差距,也许是印刷者想突出该碑苍朴、古拙、大气、浑厚的缘故,他们放大了笔画的厚度,与我眼前看到的《张迁碑》有失偏颇,该碑字迹纤细,结字果断简洁,刚烈,排列均衡,字幅不大,与现在毛笔相比应该算是小号毛笔所书,平时练习,我一贯采用斗笔书写,以此加大笔画的厚度,总认为《张迁碑》属于大字范畴,今天看到原碑,对该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与领悟。
      不知道我陶醉在《张迁碑》前多久,此时已近下午一时,从上午八点入庙,已经四个多小时,我依然游兴未减,浮想联翩,我曾经有过一个人的海,现在又是一个人的千年名碑与之厮守,世界如此之大,依然有我独处的自由空间,此碑应该是多少文人墨客所向往的珍宝,已经有多少仙师、名家、大家、像我这等无名之辈前来跪拜,碑室内,十几通古碑刻排列与我对视,又好像我与几千前的先祖促膝交谈,我更像一个涉世未深的孩童,在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者面前再一次感受到我的愚钝与卑微。我不得不走了,相逢是一种缘,再彻骨的爱也有分别的时候,我走了,我不能赖在这里啊,人走了,却感觉我的魂留在了岱庙,留给了《张迁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个人的海
后一篇:求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