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伪之辩
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论坛为标志,沸沸扬扬、唇枪舌剑的河南安阳“曹操大墓真伪”之争,算是有一个相对权威的结论了。
科学问题,还是应该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对待。“尽可大胆假设,但需小心求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人们对一些问题提出某种质疑,本身就表明了社会的发展,思想的开放,民主的进步。相对于漠不关心,冷眼相向,万马齐喑来讲,的确可喜可贺。
面对质疑,是置若罔闻,相互推诿,顾左右而言他;还是积极主动回应,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完备信息,关键证据解疑释惑,这足以表现出被质疑者是否具有起码的责任意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种望风捕影,妄加猜测,无限上纲,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的恶搞,不仅于事无补,而只能是将池水搅浑,将人心扰乱,将事业搞砸,于国于民于己,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人类社会早已进入21世纪,新中国建立60年的今天,屡屡发生藐视科学,无视正义,违背良知,混淆视听的“事件”,不能不令人深思。
如果科学争论、学术分歧,一而再、再而三地由网络媒体的鼓噪、政治人物的意愿、行政权力的干预、专政机关的强制去评判裁决,这难道不是全民族的悲哀吗?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0-01/14/content_12808447.htm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0-01/15/content_12802142.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