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的弃江山爱美人与时下婚姻的返祖
(2010-06-08 17:35:50)
标签:
中央10走近科学猕猴婚姻婚外情情人二奶审美疲劳杂谈 |
分类: 大话天下 |
前几天,中央10的《走近科学》播放《失踪的猴明星》,讲的是日本某公园一只猕猴的故事。这只猕猴叫那贝,雄性,演过电影,27岁,相当于人类的80岁,在一个由600多只猕猴组成的猴群中排位第三,也就是说,除猴王和另一只猕猴外,那贝在猴群中的地位很高,不禁可以在核心区觅食,而且拥有大量雌猴,按照当地猴群的规矩,论资排辈,它甚至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当上猴王,因为当下的猴王和二当家都已经很老了。可有一天,那贝突然失踪了,研究人员百思不得其解,反复推断﹑寻找都未能找到。研究人员最后想到公园有两个猴群,另一猴群数量少﹑实力弱,判断那贝可能等不急现在的猴王退位,到另一猴群去争做猴王去了。那贝果然在另一猴群,可是地位最低,也没有挑战猴王的意思,倒是一段时间过后身边多了很多雌性,怡然自得。
研究人员的最终解释是那贝回归了野性,为了“美人”而放弃“江山”,这样可以扩大自己后代的数量并提升后代的质量。事实是,那贝在原来的猴群拥有大量的雌性,到最后,那些雌性已经对它,甚至猴王都丧失了兴趣。在这种情况下,那贝毅然放弃了近20年来之不易的地位,而去追逐新的爱情,就算沦落为新猴群的最底层。那贝的故事在日本流传开后,很多日本人开始检讨自己,欣赏那贝的这种取舍,开始珍视纯粹的爱情。而其实,那贝这样是一种本性,它加入另一猴群不禁可以扩大繁衍后代,还可避免原来猴群的近亲退化,通过杂交提升自己后代的质量。
故事中的两点挺有意思:一是成年累月后,那贝拥有的雌性对它不再感兴趣,拿流行语可以叫作“审美疲劳”。二是那贝可以不计代价放弃优厚的物质和资深的地位而去追逐其它的雌性。联想到现今社会,不禁感触良多。时下“审美疲劳”的确存在,不管是男是女,长时间的生活后,彼此对对方都产生了“审美疲劳”,婚姻质量直线下降,从而开始象那贝那样去追求新鲜的刺激,性泛滥﹑婚外情﹑情人﹑二奶等都属此类。但时下的男男女女在追逐另外的性情时基本上都没有那贝有勇气,大都的前提是保持现状,故有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说法,几乎没有几个能够放弃家庭和地位。
前几天看婚姻史,原始社会的婚姻定义是:关系较为简单,男女之间的性关系纯粹一种欲望的需求,但他们却不是像黑猩猩那样不选择地点﹑时间和交配对象的身份和数量,他们已经能够尊从男女双方的意愿了。不禁感叹这不就是时下的婚姻吗?看来时下的婚姻已经开始返祖或已经返祖!但细想,婚姻是一种社会规则,按弗洛伊德所说,任何社会规则都是以牺牲人的本能为代价,那么,婚姻这种社会规则在无法脱离社会大环境,在社会大环境快速发展变化时,也注定要跟随和适应,如果无从跟随和适应,就会落伍,就会缺陷,就会险入迷茫,释放本能的返祖似乎也不难理解。
那贝,一只猕猴而已,人类,不可能象它那样取舍,人类的生活有更多元的约束。那么,时下的婚姻该何去何从?虽然时下的离婚率已达三成,但作为社会的最小单元,因婚姻组建的家庭的稳定对社会发展依然意义重大。那么在婚姻无法跟随和适应快速的社会发展时,社会又该做什么?是该放任婚姻的自由发展?还是修正﹑完善社会规则进行挽救?
返璞往往是归真,人的归真总是归到人性和本能,这与社会规则是一种矛盾。这对矛盾的和谐统一,只能祝愿,但愿婚姻中的人性和本能会考虑到社会规则,也但愿社会规则能考虑到婚姻中的人性和本能。
研究人员的最终解释是那贝回归了野性,为了“美人”而放弃“江山”,这样可以扩大自己后代的数量并提升后代的质量。事实是,那贝在原来的猴群拥有大量的雌性,到最后,那些雌性已经对它,甚至猴王都丧失了兴趣。在这种情况下,那贝毅然放弃了近20年来之不易的地位,而去追逐新的爱情,就算沦落为新猴群的最底层。那贝的故事在日本流传开后,很多日本人开始检讨自己,欣赏那贝的这种取舍,开始珍视纯粹的爱情。而其实,那贝这样是一种本性,它加入另一猴群不禁可以扩大繁衍后代,还可避免原来猴群的近亲退化,通过杂交提升自己后代的质量。
故事中的两点挺有意思:一是成年累月后,那贝拥有的雌性对它不再感兴趣,拿流行语可以叫作“审美疲劳”。二是那贝可以不计代价放弃优厚的物质和资深的地位而去追逐其它的雌性。联想到现今社会,不禁感触良多。时下“审美疲劳”的确存在,不管是男是女,长时间的生活后,彼此对对方都产生了“审美疲劳”,婚姻质量直线下降,从而开始象那贝那样去追求新鲜的刺激,性泛滥﹑婚外情﹑情人﹑二奶等都属此类。但时下的男男女女在追逐另外的性情时基本上都没有那贝有勇气,大都的前提是保持现状,故有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说法,几乎没有几个能够放弃家庭和地位。
前几天看婚姻史,原始社会的婚姻定义是:关系较为简单,男女之间的性关系纯粹一种欲望的需求,但他们却不是像黑猩猩那样不选择地点﹑时间和交配对象的身份和数量,他们已经能够尊从男女双方的意愿了。不禁感叹这不就是时下的婚姻吗?看来时下的婚姻已经开始返祖或已经返祖!但细想,婚姻是一种社会规则,按弗洛伊德所说,任何社会规则都是以牺牲人的本能为代价,那么,婚姻这种社会规则在无法脱离社会大环境,在社会大环境快速发展变化时,也注定要跟随和适应,如果无从跟随和适应,就会落伍,就会缺陷,就会险入迷茫,释放本能的返祖似乎也不难理解。
那贝,一只猕猴而已,人类,不可能象它那样取舍,人类的生活有更多元的约束。那么,时下的婚姻该何去何从?虽然时下的离婚率已达三成,但作为社会的最小单元,因婚姻组建的家庭的稳定对社会发展依然意义重大。那么在婚姻无法跟随和适应快速的社会发展时,社会又该做什么?是该放任婚姻的自由发展?还是修正﹑完善社会规则进行挽救?
返璞往往是归真,人的归真总是归到人性和本能,这与社会规则是一种矛盾。这对矛盾的和谐统一,只能祝愿,但愿婚姻中的人性和本能会考虑到社会规则,也但愿社会规则能考虑到婚姻中的人性和本能。
前一篇:天坑,为什么偏偏近期频频出现?
后一篇:张悟本的银根,老百姓的命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