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后记

(2008-10-25 23:25:10)
标签:

大学生

意义

人生

目的

哲学

宗教

散记

杂谈

毕业20周年聚会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我的聚会散记也连续写了十多篇,是近年来写的最多的一次。看来这个感动还是挺真实的,就算是无病呻吟也不会那么长吧。有时侯连我自己都感到有些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在学校的时候,并不会想象20多年后会有这样一份心情,除了个别几个同学关系比较近以外,大多数同学也是比较泛泛之交而已,甚至有的还闹过矛盾和别扭。就说丁国玉吧,我们毕业时为争取分到北京起过争执呢!当然这次在青岛,我们把话都说开了,也就一笑了之了。因为后来我俩都分到了北京,但也都离开了北京,争了半天其实都是毫无意义,也许就是为了这淡淡的一笑吧?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中午学校管一顿饭,但是僧多粥少,常常挤破头才能如愿吃上饭。后来我经常看见只有2~3个人打饭的时候也在拼命挤呢!用陈佩斯的话说“哎,习惯了”。

记得毕业离开学校的最后那几天,我的心始终都是茫茫然,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作何感想。我和祖水离开的比较晚,其他同学陆陆续续都奔赴各自的新岗位去了,有的人高兴,有的人失落。走的那一天上午,我沿着平时学习生活的路线最后一次把学校转了一圈,做最后的告别。从东营到济南每天下午只有一趟列车,到了济南后我们买了两张站台票挤上了去北京的列车。八月的天气炎热异常,火车上没有空调,济南也号称火炉一个,上了火车后马上就全身湿透了,里面是各种气味可谓异常丰富多彩也!好在那年代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气氛,就这样我们站到了北京。一出北京站,就在地铁口,我和祖水分手了。他当时分配到了河北高碑店一个石油单位,要在北京倒车,我则去单位报道去了,也没有请他到我的单位看看或者喝口水什么的。

毕业后的生活可谓奔波不停,北京、深圳、美国、深圳,基本每个地方呆5年左右,其间经历了89年的学生风波,90年在大庆改造思想一年,93年南下深圳,98年6月4日出走美丽坚,01年的911爆炸,上研究生,04年回国。其间有苦有乐,一言难尽。只是在我快乐或者不快乐时,多数时候都会自然想到学校的生活细节。仿佛学校的一切成了我们生活的参照坐标,用来验证我们后来的生活每一步是否正确或者是否真正地快乐?而这种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觉有加重的趋势,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次聚会让我们都有一种非同寻常的感慨。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也一直在探讨这个深层次原因。在美国时,有一次和一个美国人聊天,她问我们在场的几个中国人相信什么?我们都茫然无答。她惊讶了良久后又追问我们说:既然你们什么都不信?!那么你们生活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她的问题很简单,可是我们在场的几个高学历的中国人都没有答上来,羞愧难当。后来这个问题在我头脑里停留了很久, 也问过一些朋友, 他们在惊讶之后也没有给我答案。这种现象倒也引起了我的好奇,闲暇之余不免思索起来这个看似平常的问题了...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应该弄清楚几个基本的问题后,生活才会从容不迫:我们从那里来?来干什么?最后要到那里去?其实很多人一生都没有弄清楚这几个问题,或者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也没有人仔细认真地教过怎么去想这几个重要的问题。大多数时候只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最后胡里胡涂离开了。其他人不敢保证,但我老家的人大多数就这样过了一生。小时候我几乎每年都要参加些老人的葬礼,在他们临终时,我看见他们有的充满了恐惧,有的充满了无奈,有的还伴随着病痛折磨,也有的人眼中充满了怨恨,茫然离开这个的世界。换言之,他们的灵魂在那一时刻没有平安,离开的很不坦然。如果象大多数西方人信仰的那样,他们要去天堂去和上帝见面,去和亲人汇合,那么他们离开时会平安得多。虽然活着的人谁也不知道死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但我们的文化却从小毅然决然地灌输了许多人死亡后的氛围,才有亲人们的嚎啕大哭,伤痛欲绝,叹息不已,也很自然就想到如阴界、黑夜、幽灵等概念,还有人想象出来的青面獠牙的鬼面具来吓唬我们。使我们对死亡充满了畏惧感,一想起人死就联想到鬼,一想起鬼就有一种阴森森地感觉,看到坟墓就莫名地害怕绕着走,特别是晚上深夜的时候,虽然那里躺着就是我们的亲人或邻居。当我在美国看到坟墓就在他们的生活区时,很不理解。通过了解才知道他们西方的文化对死亡有着和我们完全相反的解释。小时候我们年轻,还有很多梦想激励着我们去奋斗,上大学进城,甚至出国等,就没有顾上去想这些。可是当这些都变成现实的时候,那些问题又会跳出来困扰你。就象你整天忙于走路,但却不知道最终要去那里一样,造成了很多的时候,特别是人在十字路口茫茫然不知所措。很显然,这不是一个哲学命题,而是要到宗教里才会找到答案,也就是你的信念里解答。只可惜我们中国几千年来就是一个无宗教的国度,所以我们中国人自己在精神上要承受太多的累。既然我们没有一个普世的宗教情怀,但人类这个高级动物在精神上的需求并不比物质差多少,就一定要找一个类似的宗教的东西来寄托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怀,借以来为自己的人生寻找一个支撑。只是不同的人寻找的地点和年龄段有所不同,有的人在童年,有的人在少年,有的人在青年,有的人选择了家庭,有的人选择了学校,而我们则选择了大学时期而已。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大学生被社会也被我们自己赋予了太多的意义,这种意义又被我们自己演化成了我们人生的最终意义了,虽然这种演化方式有点勉强。

也许,这就是我写了这么多散记的原因吧,仅以它献给我的家人、亲爱的同学和有缘看到这些拙文的朋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