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
(2014-03-08 11:27:58)
标签:
教育 |
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
学员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表
填表日期:
姓 |
李志勇 |
性 |
男 |
出生时间 |
1971年 3月 |
|||
专技职称 |
中学高级 |
最高学历 |
本科 |
从教时间 |
1994年9 月 |
|||
政治面貌 |
党员 |
行政职务 |
无 |
任职时间 |
年 |
|||
工作单位 |
慈溪市宗汉锦纶初级中学 |
所在班级 |
2013年初中体育班 |
|||||
个人基本学习和工作经历 |
1.1990年---1994年,在湖南师范大学学习。 2.1994年---1997年,在浙江省慈溪市宗汉镇潮塘中学教书。 3.1997年---现在,在浙江省慈溪市宗汉锦纶初级中学教书。 4.2006年,在浙江教育学院参加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 5.2009年,在杭州参加省传统项目学校教练员培训。 6.2010年,在浙师大参加省领雁工程培训。 7.2012年,在武汉体院参加全国体育教练员培训。 8.2012年,在浙江教育学院参加省体育学科带头人培训。 9.2013年,在杭州师范学院参加浙派名师培训。 10.2013年,在宁波教育学院参加宁波市农村骨干教师培训。 11.2013年,在南开大学参加慈溪市中小学名特优教师高级培训。 |
|||||||
个人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
现有优势 |
1.业务方面。全国体育录像课评比二等奖,浙江省体育录像课评比一等奖,宁波市教坛新秀,宁波市说课一等奖,宁波市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宁波市骨干教师,慈溪市名师等 2.荣誉方面。浙江省春蚕将,浙江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个人,慈溪市十佳教师,慈溪市师德先进个人,慈溪市十佳教练,感动慈溪2012年度人物等。 3.训练方面。校田径队连续15年获慈溪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初中组团体第一名,连续9年获慈溪市田径精英赛初中组团体第一,六次获宁波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比赛冠军。向上输送50多位优秀的体育苗子。 4.论文与课题方面。撰写近百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主持两个课题,分获宁波市二、三等奖,参与一项课题获宁波市基础教育教研成果一等奖。 |
||||||
存在不足 |
1.训练方面。没有在全国比赛获奖的运动员。 2.论文与课题。没有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没有在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奖的课题。 3.教学方面。没有在全国获一等奖的体育课。 4.荣誉方面。没有获得全国性的荣誉。 |
|||||||
影响专业发展因素分析 |
个人因素 |
1.
2.
3.
4. |
||||||
环境因素 |
1.
2.
3. |
|||||||
机遇因素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远的不说,近的如体育中考的实施,阳光体育的开展,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实施,等等,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个决定给体育教师带来了挑战,更为体育教师带来机遇。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创造性地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而且能促进自身的准也成长。 |
|||||||
个人专业发展目标 |
训中两年目标 |
1.2013—2014年:(1)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在省级或国家级刊物5-6篇。(2)争取在市级以上开公开课一次;争取在市级以上讲座一次。(3)争取训练2—3个运动员在省以上田径比赛中进入前三名. 2.2014—2015年:(1)一项市级研究课题申报或获奖或一项省级课题申报或获奖。 (2)全国、省论文获奖1篇或核心刊物发表1-2篇论文。 |
||||||
训后三年目标 |
1.能把体育教学内容成为育人的载体,通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习专业化知识、提高专业化技能的自觉性有明显提高。 2.能根据学校资源创新校本课程和教材。 3.能主持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至少主编或参编两本体育专业著作和教材。 4.能坚持带校田径队训练,运动队在慈溪市比赛中连续获团体第一名,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每年都能向上输送优秀的体育苗子。 5.能传、帮、带出一个优秀教研组和一批青年体育教师,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事业成果达到炉火纯青的新境界。 |
|||||||
目标达成途径 |
1.培训与学习。带着问题参加培训,认真做好笔记,课余主动与教师和学员进行交流,并把培训成果运用于实践。每天至少学习两小时,每周看一本教育教学类书籍,认真撰写感悟,每月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投稿或参加论文评比。 2.教学与反思。针对自身不足,在常态课中磨课,认真准备,激情上课,及时反思,尽量把每节常态课当公开课上。每周抽空整理课后反思,每月撰写一篇高质量反思投稿。 3.课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课题研究,尽量使课题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和训练效益。以课题为抓手,在撰写开题报告、解题报告和实施课题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4.训练。科学选材,认真训练,正确处理文化成绩与训练的关系,平时加强与运动员的沟通和交流,力争在苦练的基础上巧练,使训练更上一层楼。 5.网络教研。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体育的网络教研。研讨前认真准备,研讨中主动发言和交流,研讨后及时撰写总结,并把研讨成果运用于实践中,提高教学效率。 |
|||||||
建议和 要求 |
1.
2.
3. |
|||||||
班主任意见 |
所在单位意见 |
培训单位意见 |
||||||
|
|
|
||||||
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