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体育教研组在市教研室和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对照名牌学科创建的细则要求,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研组全体成员团结协作,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加大课堂改革力度,推进评价研究,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高教研教学的质量。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两年来,全组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我们组内集体订阅了《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中国体育报》、《体育师友》、《体育与科学》等体育教学杂志;购买了《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魏书生与明主教育》、《体育学刊》、《首都体育学院学报》等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的基础。
经过学习,教师们接触到了体育教学的前沿思想和理论,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专业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去年的宁波市骨干教师评选中,李志勇老师成为宁波市唯一的一名初中体育骨干教师,在前年市优质课评选中,我们组的叶江均获三等奖。
二、健全制度,扎实开展教研常规活动
1、建立集体备课制度,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我们体育组有九位教师,由于人数比较少,因此组成一个备课组,由李志勇老师担任组长,负责备课小组的集体备课工作,每学期初由备课组长根据教研组计划制定备课组计划,落实集体备课的任务,由各主讲人提供教案,供组内教师参考、评议和讨论。按学校要求,每两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主讲教师首先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接着提出教案的设计思路,然后讲解教学难点如何突破,重点如何体现,知识点教学与能力培养如何结合。主讲完后,大家集体讨论,畅所欲言,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完善教案。集体备课对提高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和拓展知识业务水平,减轻教师的备课书写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较好效果。
2、规范开设公开课,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公开课是展示教师业务素质,锻炼业务能力的良好手段。我校教研组在学期初就制订好校公开课的计划,要求教研组成员每学年至少开设一堂公开课。为了上好公开课,备课组成员一周前就为上课教师出谋划策,开课教师精心准备,课堂精彩纷呈。
同时,我们也要求组内教师一学期听课不少于八节,并且能认真总结听课心得,促进自我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齐心协力,努力创造学校体育特色
体育组在上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在组长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围绕学校体育特色,开展教学、训练,取得了一系列好的成绩。到目前为止,我校体训队连续七年获得慈溪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初中组第一名;连续5年获慈溪市田径对抗赛中学组冠军;在宁波市田径传统项目比赛举办5年来,三次获中学组第一名,两次第二名。近两年来,有18人获32个慈溪市第一名,17个宁波市第一名,13个慈溪市第二名,17个宁波市第二名,一人破省记录,4人5次破慈溪市记录,先后向宁波少体校、省体工队和慈溪中学等单位输送了唐超峰、邹清霞等十几位优秀体育苗子。特别在刚结束的第十三届省运会上,我校的潘银波、唐超峰等运动员获得了6金、9银和3铜的好成绩,为宁波市获得省运会团体第二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四、努力探索,教研教学成果突出。
教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助推器。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而要努力做一个“教育家”。两年来,我们体育组在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课题方面,06年我组课题《借鉴多元智能,开发体育特长生的潜能》和《初中“高强度、快节奏、大容量”田径训练模式的研究》分别在宁波市和慈溪市教研室立项,目前正在认真实施。
教育教学论文方面,李志勇老师撰写的《初二篮球单元计划的构思与设计》、《发挥优势智能,促进全面发展》、《妙用错误,让课堂独具魅力》、《新、实、准、美、小----与体育教师谈论文的撰写》、《妙用沙袋做游戏》、《巧用沙袋游戏练力量》、《田径训练中“数”的妙用》、《体育中考不能休》、《准备活动慎用球类比赛》、《两篇案例带来的思考》、《他不应该出来示范》、《妙用拔河绳做游戏》、《如何捕捉体育教学中的动态资源》、《节外生枝也是景》、《“八荣八耻”游戏二则》、《允许“越轨”、鼓励“质疑”、善待“错误”》分别发表在全国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体育师友》、《中国体育报》、《田径》等杂志上。
两年来,我校体育教研组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今后,我们体育教研组将继续团结一致,迎难而上,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以教学为依托,深入地开展教研,使教研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