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堆冰川清凉世界
咸阳旅团暖心乡党
宣新亮
七月中旬,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河北任丘正值盛夏,气温已是高达四十多度,空气就像是着了火似地,灼烧燎烤着在马路上奔驰的汽车和匆忙行走的路人。而此时的西藏然乌湖畔,我清晨却穿着厚绒衣还会感到有些清冷的凉意,似浓秋时节的空气清爽宜人,这里可真的是一处盛夏避暑的圣地啊!
七月十七日我在然乌湖游览拍照完毕,在然乌湖畔找寻搭车去米堆冰川的顺路车,找了好几辆车说付一百元油费都未谈成,随后看到一个叫山野旅行团的人们在拍合影照,听他们相互间都说的一口纯正的陕西家乡话。我心想今天真幸运,碰上了陕西老乡了一定会搭车成功的。
我看到导游在给全旅行团员们拍合影,就主动上前请求帮他为大家拍照,这样导游也可以入队拍照了。导游看我拿着手机又背着相机,就知道我拍合影照的技术肯定没问题,于是导游就把他的手机交给我给他后们拍合影照。
我用手机拍了后,为了保险就又用我的相机多拍了几张,导游和团员看我主动帮忙就对我很热情,他们告诉我他们是从陕西咸阳整发的环藏旅行团,从咸阳沿着川藏线去拉萨,又从拉萨走青藏线返回陕西,是二十天环藏旅行长线团。
我告诉他们我老家也是陕西武功人,离咸阳不远,想搭乘他们的大客车一起去米堆冰川去游览,并付给导游一百元的油钱。导游一看是老乡又帮忙拍合影,旁边就有团员也帮着替我说情,说还有空座位就带着他吧,导游一看大家伙都同意也就爽快地答应我和他们一起同行。

陕西咸阳金牌导游如花与我合影
这个来自咸阳老家的山野进藏大环线旅行团,由金牌领队导游如花如烟夫妇和导游春雨三人带队,二个团三个导游二十七人长游团,全都是陕西咸阳附近的本地人。

这位是陕西咸阳金牌导游如烟
等我和大家都上车后,导游如花手拿着我交给他的一百元钱,告诉大家这钱到拉萨后全给大家买水果吃,车内立即响起一片热烈的鼓掌声。我当即向全团老乡表示感谢,很快我就融入到这个咸阳来的乡党大家庭,大家有说有笑很快就混得很熟了。

这位是陕西咸阳金牌导游春雨
大旅行客车载着我和这帮陕西咸阳来的乡党们,开车驶向然乌湖与波密间的著名旅游景区米堆冰川。在刚开车不久,细心的导游如花老弟就把他事先从网上搜索到的米堆冰川详细资料,用微信群发给大家,让大家能事先了解米堆冰川形成的原因及主要景点的详细介绍。
米堆冰川在米堆河的上游,米堆河是雅鲁藏布江下游的二级支流,它在川藏公路84公里道班处,从帕隆藏布江的南岸汇入帕隆藏布江。米堆冰川靠近川藏公路,规模大,进入方便,是藏东南海洋性冰川的典型代表。特征典型,类型齐全,以发育美丽的拱弧构造闻名,是罕见的自然奇观。在这里冰川、湖泊、农田、村庄、森林等融会在一起,是一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是旅游的绝好去处。
米堆冰川位于波密县玉普乡米美、米堆两村,距县城所在地扎木镇90多公里。米堆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雪线海拔只有4600米,末端只有2400米。米堆冰川由世界米堆冰川级的冰瀑布汇流而成,每条瀑布高800多米,宽1000多米,两条瀑布之间还分布着一片原始森林。冰川周边山花烂漫,林海葱茏舞银蛇。
冰川的下段穿行于针阔叶混交林带,是西藏最主要的海洋型冰川、中国三大海洋冰川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该冰川常年雪光闪耀,景色神奇迷人。米堆冰川所在的纬度为北纬29°,但冰川末端却比北纬近44°的天山博格多山的冰川还要低,这是我国现代冰川中较为特殊的现象,与喜玛拉雅山东南段的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米堆冰川冰洁如玉、景色优美、形态各异、姿态迷人,周围有成群的牛羊、古朴的藏式民居、雄伟壮观的雪山,有常年不离的攀羊、猴子等野生动物。
看完米堆旅游景点风景介绍后,大家更加迫切地向往想着尽早到达米堆冰川,好去一睹冰川的美景。这次真的是无巧不成书啊,竟在团里还能巧遇到有位六十九岁的王兴平老大哥,他还是我老家宣家村同村的刘重理在兰洲石炼化厂时的徒弟呢。
我坐在客车的最后一排座位上,我的前排座着一位年轻文静又漂亮的姑娘,王大哥自豪地向我介绍说;“你前面坐的姑娘小陈,她是我们团中的文曲星,研究生已经毕业,放假后和我们同行,人家环游完西藏后还要回去读博士呢。
”

陈露航;带着晨露去远航,表示即有远大的目标,也能付得出辛苦,好名字!
在和小陈姑娘聊天中得知,她叫陈露航,她利用假期来环藏进行假日的涤心旅程,用来放松休息一下从前紧绷着的神经和心情,充分享受这一路的兰天白云,神山圣湖的自然美景。我告诉她,我很喜欢拍照和写文章,已于去年从油田退休,紧张忙碌地在油田工作了四十二年后,终于也可以随心随意,自由自在地踏上西藏一个人的藏区修心旅程。
在同行的车上,还有一位戴着藏式大沿礼帽,穿着紧身的棕色牛仔单皮夹克上衣和磨蓝水洗牛仔裤,脚蹬半长腰翻毛小马靴,肩背长焦镜头的专业照相机,是一位很时尚的中年人,看来肯定是位痴迷于摄影的发烧友。
他主动坐到我身旁的空座上,自我介绍说他叫翟登峰,在咸阳医院工作,是位在职牙科医生,业余爱好喜欢旅行和摄影,他与我聊起摄影来,我把在拉萨、林芝、波密、然乌湖拍的照片分享给他看,看完后他很兴奋也很感兴趣,我们就互相加了微信好友,直到现在还时常互有音讯来往呢。

我与陕西兴平来的王兴平老大哥合影
老家宣家村和我同村的刘重理,曾在在兰洲石化炼厂工作时,年轻的王兴平是他的徒弟。现己六十九岁,身体健硕性格又开郎的王兴平老大哥对我很关心,特意从他和老伴的自备零食袋中,拿出了两牙老家陕西咸阳正宗的陕西锅盔让我尝尝鲜。
看着烤得里外焦黄,多年未曾吃过的锅盔,一股纯正的面香味扑鼻而来,我向王大哥深表示了谢意。然后掰了一小块锅盔放入嘴里,闭着眼睛慢慢品味咀嚼着,思绪仿佛在瞬间又飞回到五十年前,在父母身边仅有十一岁时自己的童年。
那还是在自己很小的时候,从陕西老家长辈老人的口中听说的关于陕西大锅盔的传说。传说在古老长安大秦朝时,老秦人中的年轻男子全都是勇武的战士。那时的战争连年不断,战士的军粮是需要长期保存而不易变质的,这样就有了大锅盔这个带有军事意味的名称,用来称呼一种陕西的又大又厚的大白面饼子。

锅和头盔都是战争中不可缺少之物。陕西的大锅盔,传统上制作是在冬天用老窖头发好的面,需要把面盆放在烧热的火坑上,盖好面盆再在上面蒙上厚厚的棉被用来发酵。面发酵好后再加入干面粉用擀面杖进行碾压揉面,揉擀成一寸半到二寸厚的大饼放入大铁锅中烙烤而熟。
烙饼锅的灶底烧的是掺入少量干土沫的麦糠,掺土的目地是延缓麦糠的燃烧速度,延长其燃烧时间。真正的好锅盔不但外表金黄不糊,内里也是淡黄熟透的,可闻到浓浓的麦面纯香味,其硬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在冬天可存放月余而不变质,这也就是它用来作为大秦国军队军粮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冬天如果抡起硬锅盔那是都能砸倒一名壮汉的,当然它顶在头顶也能像头盔一样起到护头的作。因此老秦人们就不把它称为饼而称为锅盔,而这个名称也就从秦朝延续至今一直未变。在陕西最富传承和负有盛名的就是倪家大锅盔了,而倪家大锅盔的厂家就在我们老家武功县。
在汽车的颠簸摇晃中,我的思绪很快又从儿时的回忆中返回到了眼前。没多一会,导游收集好我和大家的身份证,下车集体购买进米堆冰川的一百二十元的门票,因我已过六十岁买的是半价优惠票。


持门票进入景区,坐上二十人一辆的电动观光车,沿着平坦的与河岸并行的盘山公路,在群山峻岭中蜿蜒而上。车的四周风景秀丽如画,真是一弯一景,一山一画随时在我们眼前变幻前行着,令人满眼美景目不暇接。


电动车送我们到半山腰后,又每人一百元换乘当地藏民牵的马队,一路骑行在河边布满鹅卵石的登山土路上,在密林树丛中登上爬下艰难前行。我这是中年以后第一次骑马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骑在马背上不时的前仰后合颠簸不止。这也是我骑在马背上摇摇晃晃地第一次使用相机拍照,事后发现拍的画面和人物都还算清晰美观。

当我们爬上一坡又一山,边走边感到空气越来越冷越潮湿。当终于走近冰川的观景台时,立即激动地跳下马奔上木围栏的观景台,由于海拔高度已近五千米,顿时感到心跳加速气喘吁吁有些头晕,但人们还是一下子都被眼前的冰川绝美所震撼。


这是在亿万年前就已形成直至今天的米堆冰川,让我们亲眼所见,使我感到了历史和大自然的美伦美奂正与我们共存同在。这时的四周观景台上的人群中传来一阵阵照相机不停的‘咔咔’声,还有不时传来人们的惊叹赞美声。我这时也相机手机交替使用着,抢拍冰川四周各种不同角度的风景,以及抓拍游人们在冰川前的千姿百态。

我不时地还被同团的旅友乡党们叫去,帮着他们拍个人及三五成群朋友们的合影留念。还有极其爱美的女同胞们,在冰川前摆出各种漂亮的造型来拍照,现场真的是一片繁忙又热闹。

在拍完照后回到客车上,大家都在忙着整理拍好的照片,加工成音乐相册和照片电影后,尽快的发在各自的微信群和朋友圈里,与好友们共同分享来米堆冰川的旅行快乐。

我也和他们一样,整理好照片后就发到微信中的好友及老同学群里和朋友圈中,发去拍自米堆冰川的美照,并告诉他们说,这是拍自西藏波密的米堆冰川……。在遥远的西藏避暑圣地,也给远在内地盛夏燥热中的朋友们,送去一丝米堆冰川的凉意!

当我们又乘着大客车,带着还留有余感的米堆冰川震撼,又奔向下一个著名的旅行景点波密的行程。大家在三位尽职尽责的导游如花如嫣夫妇和春雨的组织下,车内不时的传来陕西特有的秦腔唱段,陕北的民歌走西口和兰花花等等,有的还唱出了高难度的美声女高音《我爱你中国!》,在车内引起了一阵阵非常热烈的鼓掌声和欢呼声。
当我随后静下心来黙想,这次孤身一人一月的西藏独旅行程,承受着强烈的高原反应,从身体到心灵,真的是来进行终生难忘的一次涤心、苦修、顿悟.....西藏的圣地之旅。

我与陕西咸阳来的翟登峰和小老弟在波密街道上合影
车外景亦美!而堪比窗外风景之美的,则是车内凝聚的善意与爱心。从心底里感恩于彼此友情相遇的一面之缘。
注:文中全部照片均为本人所拍。
附:与本文相关的另一篇文章《一面之缘》。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ce5bc0102yuqh.html
2019.7.25初稿于
西藏拉萨
八廓街
根敦群佩艺术沙龙
2019.8.31定稿于
河北
任丘
会美时光咖啡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