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满洲里的‘拼缝’父女(第一章)

(2018-07-14 06:11:28)
标签:

原创

情感

文化

分类: 小说

满洲里的‘拼缝’父女(第一章)

满洲里中俄民间边贸记实小说之三

宣新亮

 

引子

满洲里的‘拼缝’父女(第一章)

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夜景

今年五一节,老友延同从俄罗斯的远东城市伊尔库次克回他老家河北大营镇,路过任丘来看我。

                 满洲里的‘拼缝’父女(第一章)

俄罗斯伊尔库次克的贝加尔湖冬景

在闲聊中他无意间说道;“宣哥,我在伊尔库的‘上海’大市场,见到过你曾经在满洲里打过交道的河南桐柏小田姑娘,她和丈夫现在在俄罗斯的新西伯利亚做生意,那次是来伊尔库市场进货定货的。”听完这话,就勾起我在二十三年前,曾在满洲里停薪留职做生意期间的往事来。                              

                   满洲里的‘拼缝’父女(第一章)
                      新西伯利亚市在俄罗斯的位置

  ‘拼缝’ 这个称呼,东北人往往把‘拼’ 的音发成‘宾’的音,是东三省地方的特有语言,很形象也很生动。它是描述供需双方就象是很多块不同形状不一样边缘的木板,再由专职‘拼缝’人员根据其材质和边缘线从中找出最相似的两块,经修整调试后拼接成严丝合缝的一整块木板。

     满洲里的‘拼缝’父女(第一章)
                              艺术布贴画

在做生意中,‘拼缝’ 是特指经商中的中间介绍人或经记人。这些人自己并没有工厂和产品,也不用投很大的本钱,但他们拥有许多厂家产品等供货信息资源,也有他们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客户人脉资源。一旦促成双方交易,生产厂家会返给他们1-10%的回扣,客户也会给1-8%的辛苦费。对于干这行人的素质来说是有很高的要求,首先要能说会道善于与人交往,既要有可靠确定的厂家优质产品信息来源,也要有足够多的人脉关系,要能尽快地与客户间建立起信任关系,还要对商家和人们的购买心理情绪有深刻地理解,要有快速的执行力、判断决策力、还要具备很强的亲和力和与陌生人的交际能力。满洲里的‘拼缝’父女(第一章)

                        艺术布贴画

可以这么说,能把‘拼缝’ 做好了也是一门艺术。就好象是给你一堆五颜六色各种大小不一、质地材料各异的碎布头,有的人能把它做成书包、手袋、桌垫、座垫等日用品,有的人则能把它拼接成衣帽时装、手套围脖和佩饰,还有的人竞能把它拼接成一幅别致精美的抽象艺术画,供人们挂在墙上用来欣赏把玩,这些经过拼接加工后的物品的价值和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做‘拼缝’ 个行当的人收入相差是很悬殊的,做的生意也有大有小。

第一章、从河南桐柏小山村去‘闯关东’ 的老田父女

我认识的老田父女俩的父亲永通他们的老家在河南省桐柏县的一个边远贫困小山村,桐柏县是红色老区,但也是多年的贫困县。满洲里的‘拼缝’父女(第一章)

在一九九一年的桐柏县,当时距离县城较近的大村子已经有部分农家通电了,人们刚刚用上明亮干净的电灯。但老田家住的小山村,距离县城本来就远,本村住户就少,住的地方还很分散,因此他们村就一直没有通电,每家每户照明依旧还是用的煤油灯。他们村人多地少,老田全家四口人仅有六亩旱坡地耕种。全是靠天吃饭,雨水多时打下的粮食还免强够四口人吃,当老天大旱时连饭都会吃不饱。满洲里的‘拼缝’父女(第一章)

                        桐柏山红叶

老田全家共四口人住在两孔窑洞内,老田俩口子都是本地土生土长,即老实本分又能吃苦耐劳、不爱多话的农民。老田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老婆也不识字,他们的大女儿叫田小丫,村里的孩子们都叫她‘假小子’ ,小儿子叫田小虎,正在邻村的学校上小学。

大女儿田小丫,父母从小就把她当男孩子养,因此她从小身体强壮有力,简直就不象个女孩,性格上从小就争强好胜,从不向他人示弱。她小时候就愿意和男孩子们一起疯玩打闹,每当弟弟小虎被别的小孩欺负他就会回家向姐姐告状,听说后她就会风风火火地跑去找人打架替小弟出气。每次教训完打人的小孩回到家时,她总是灰头土脸的,头发散乱身上也是红一块紫一片的,母亲看后直心疼,但她还是跟个没事人似的,大大冽冽满不再呼。父亲听到人家孩子的父母告状后,免不了对她又是一顿教训,父亲让她伸出小手,把她的小手打得通红,每次她都是不躲不闪硬挺着,也从不服软求饶,只是低垂着双眼看着地面,紧咬着双唇默默地承受着这所有的一切。满洲里的‘拼缝’父女(第一章)

由于当地长期干旱雨水不足,造成地下水位很低,村里吃水的井深就有三十多米,从井底打一桶水上来即费力又费时还不安全。从深井中打水大多是用的木制辘轳,也有的地方用的是铁制的辘轳。

       满洲里的‘拼缝’父女(第一章)

三十多米井绳再加一桶水的重量足有五十多斤重,搅起辘轳来又沉又重。如果上提到中途不小心落下,快速下落的水桶带动辘轳快速旋转,飞转的辘轳冲击力是很大,是很容易把人打伤的,因此村里人打水通常是两人两桶轮着干,一人在前拉车一人在后推车,女人很少能单独干得了这活的。老田家吃水每天都是从三公里外的深沟内,两村共用的水井中打水。打水的人多时就得排长队,没办法只能每天早上四点多早点去人还少点。每次打水都是用架子车背上大铁桶,把水从井底搅上来后再加到拉水车的大铁桶内,回家的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一路上费劲巴力的把水拉回家,还得给自家院子里种的青菜浇些水,拉回的这一车水也就只够全家人用上四五天时间,而且还得省着用才行。满洲里的‘拼缝’父女(第一章)

老田家住的是窑洞,窑洞的优点是冬暖夏凉,造价又低也容易建成,非常适合当地当时的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全村绝大多数人家都是住的窑洞。老田家共住有两孔窑洞,一孔大窑洞里有里外两间和两辅火炕。里面小间是给大女儿住的,每间都有一盏照明用的小煤油灯和灯洞。最里间放置着两口只有农村才有的用水泥筑成的大柜子,一口盛小麦一口盛玉米,柜盖是用几块厚木板严丝合缝并接在一起当盖子用。这样的水泥柜是经过防潮处理过的,它即可防潮防蛀还可防鼠害,外面大间大火炕是老田俩口住的。满洲里的‘拼缝’父女(第一章)

旁边紧挨着大窑洞的是一孔小窑洞,最里间存放着农具杂物,劈好备用的树根树枝的硬材,还存放着一大堆玉米芯芯,这些柴禾都是在下雨下雪天气潮湿时用来做饭和冬天晚上烧炕用的。小窑洞中间一间一炕是给儿子田小虎住的,在炕中央有一个小炕桌和一盏漂亮的煤油小马灯,这个灯由一个葫芦形状的玻璃灯罩和油灯、灯芯和手提灯架构成。这种灯具有防风防雨雪的作用,即使骑在马上奔跑也不会熄灭,因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马灯。这是老田妻子为了保护好正在上学的儿子眼睛,专门给田小虎从县里买来,晚上学习用的。最外间是厨房,有一口又大又深的大铁锅用来蒸馒头和煮饭用,还有一口小铁锅是用来炒菜的。灶旁是一个吹风的大风箱,窑洞前脸是一扇单开的小木门,其余部分都是用木框隔好装上玻璃,以便给窑洞内透光。外间由于长年累月地烧柴做饭,四周和窑顶都被薰黑了,但锅盖灶台、地面和窗玻璃还是擦的明明亮亮,屋内和地面也收拾的利索又干净,一看就知道女主人是位即勤快能干又贤惠的女人。

 满洲里的‘拼缝’父女(第一章)

一九九一年田小丫初中毕业后,她想到小弟要上学,家里靠种地也供不起两个人上学,她看到父母亲为了自己和小弟上学,每日辛苦种地劳做,忙活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自己已经长大了,也应该为父母分担些压力了。她开初先试着少量地把自己家养的鸡和蛋收集起来,又从村里老乡家里低价收了些鸡和鸡蛋及核桃,把这些拉到县城卖了挣了些差价。这样干到九二年底,她经过两年的折腾,除了供小弟上学外,她还给家里挣了一台小手扶拖拉机回来。这小拖拉机可帮了她爸妈的大忙了,老田夏收小麦播种玉米,秋收玉米播种小麦,隔三差五地去井上给家拉水,拉肥送粪拉土都比从前轻快省劲多了,田小丫发现父母好象也比前年胖了些。村里人看到田小丫那么能干,田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那些叔婶大娘们都对小丫赞不绝口,他们羡慕老田家有个能干的好闺女,比儿子都强多了。满洲里的‘拼缝’父女(第一章)

一九九三年初,田小丫在积累了足够的本钱后,又试着去武汉汉正街布料批发市场,按每斤五元的价钱,试进了三百斤南方大型服装厂的剩余大块布头回到家里。她和母亲把这批布头根据布料和尺寸大小分成三类,一类是大尺寸好布料,可用来做被面、褥面或大人的服装面料,每米卖十二元。二类是可以做小孩衣服面料的、沙巾、围脖、围裙等中等尺寸的布头,每米卖八元。三类是小块布头,可用来做帽子、手套、书包、套袖、鞋面等,每斤卖十元。前两类田小丫先去县城市场卖,小布头在周边农村赶集卖。田小丫的这批货在县城当时是独家经营,没有人与她竞争,很快这批货到货五天后就全部卖完。光这一批货就让田小丫挣了近三千元,那可是在九三年,在当时那可是一大笔钱啊。满洲里的‘拼缝’父女(第一章)

     九二年时武汉汉正街服装布料批发市场在全国都是很有名的

在田小丫干了半年后,周边邻村和县城有许多人也开始跟货卖布头了,布头市场价格和利润也就很快大幅下降了。到了一九九三年底,小丫在县城遇到一位上初中时非常要好的女同学,在叙旧聊天中听到同学说起,她家有位远房亲戚在中国和俄罗斯的边境城市满洲里的铁路上班,来信说中俄边境贸易现在刚开始开放,做生意和挣钱的机会很多。小丫听到后就劝同学和她一起去看看,她同学说;“我可不敢去那么远的地方,你要去的话我可以把亲戚的地址给你,你去试试吧!”。就这样,小丫从她同学那拿到了联系地址,一路兴奋地回到自己家中。

一九九三年在河南桐柏是二十年一遇的大旱之年,夏天的小麦就欠收,秋收的玉米产量也很低,全年打下的粮食能否吃到来年夏天还是个问题。但多亏上半年田小丫的布头生意做的挺好,收入也不错,最起码是全家都饿不着了,也不会影响到小虎的正常上学,这在全村来说也是数得上日子好过的家庭了。

十二月底的一天,连续下了五天的大雪终于停了下来,远处小山包和田野被厚厚的白雪覆盖,蓝天白云拥衬着雪后的小山村是那样的寂静安祥,只有扫除积雪后,在窑洞前院子里的空地上,落了几只饥饿的鸽子和麻雀在相互争食,叽叽咕咕叫个不停。满洲里的‘拼缝’父女(第一章)

对于老田一家人来说,这一天绝对是关键的一天,这一天也将决定着这个家族未来命运及其生活生存的地方。老田虽说是个不善言谈的人,但他绝对是一位心中有数的一家之长。他不同于绝大多数当地的农村人,在自己家从不重男轻女,儿子女儿历来都是平等对待不偏不倚,有时甚至对女儿的能力更为认可和重视。满洲里的‘拼缝’父女(第一章)

儿子小虎已经放寒假了,女儿也因大雪封路不能出门。这一天傍晚吃完饭后,田妻就用麦草把大炕烧热后,又用掺土的麦糠把火偎好,掺土为的是延长麦糠麦草的燃烧时间和降低燃烧温度。她又从儿子睡觉的窑洞里拿来小马灯加满煤油,放置在墙上专用的灯洞里,桔黄色的灯光忽忽闪闪,好似在悄悄地自言自语。老田把近两米的大莆揽放在炕中央,又用木斗盛了两斗玉米棒棒放进去,全家四口人围坐在一起。老田先用农村剥玉米的专用叉子先给一个玉米棒棒中间犁出三道沟,然后其他人顺着这沟把玉米粒从玉米芯上一粒粒剥下来。全家人边剥玉米边商量着一件对于他们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满洲里的‘拼缝’父女(第一章)

女儿小丫首先说道;“爸妈,我想跟你们商量件事情,我在县城有个要好的女同学,她有个远房亲戚在东北中国和俄罗斯的边境城市满洲里铁路上工作,他说现在中国和俄罗斯间的民间贸易刚刚放开,挣钱也比内地容易机会也比较多,我已经琢磨好几天了,我认为值得去试试,你们看行吗?”田妻说;“女儿,你一个女孩家,跑那么老远,又没亲戚没熟人怎么行呢,我看不行!”弟弟小虎也说;“姐姐,从咱家到东北那么老远,光买火车票就得好多钱呢,你有吗?”小丫回道;“小虎你放心吧,钱有,你姐今年早挣出来了,你别担心,你姐长这么大怕过谁呀?”小虎心里一想,也是,这些年自己从小都是由姐姐护着罩着,别管男的女的,真没见过她怕过谁,也没见她害怕过。

老田经过沉思后说道;“咱家丫头办事都是经过动脑子后才说的,小丫,我相信你能吃苦也能干,我也同意你的想法,但你一个女孩家跑那么老远我也不放心,那干脆我陪你一起去满洲里,这样你妈也放心!如果干不成咱们再回来,反正今年的麦子已经种上,又下了场好大雪,看样子明年小麦的收成也差不到那去。孩子他妈你看行吗?”田妻听后说;“你就宠着女儿吧,你是掌柜的,你说了算,你陪小丫去我也放心,那过完春节你们就去吧。”小丫听到爸妈这么疼自己,去满洲里又有父亲陪着,她从心里感激父亲对自己的信任与支持,感激母亲对自己的疼爱,也从心底里暗暗下定决心,将来如果去满洲里一定干出个样来回报母亲。满洲里的‘拼缝’父女(第一章)

             呼和浩特来的绿皮草原列路过老北京北站

老田又对妻子交待说;“我们走了,明年收完麦子后,你就把六亩地给亲戚种吧,只要他们能给你和儿子点口粮就行,留两亩离家近的地,愿种点啥就种点啥吧。”老田转脸又对儿子小虎说道;“我和你姐走后,你要好好习,听你娘的话,你是咱家的男子汉,重活累活你多帮你娘干点,照顾保护好你娘啊!”小虎深深地点头答应父亲。老田妻又回老田道;“家里的事你就放心吧,有我呢,你和小丫把自己照顾好就中,钱多钱少没啥,只要平安就行!”满洲里的‘拼缝’父女(第一章)

这一年春节,全家四口人高高兴兴欢欢乐乐地度过了一个团圆年,春节正月十五一过,老田和小丫就家先坐汽车又换坐火车到北京北站,又从北京坐上从呼和浩特来的绿皮草原列车,一路向北奔向一个从未到过,陌生的希望之地------满洲里。

 

未完待续

201878于 河北  任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