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刚进入初中阶段的新学生,无论是在体育课、大课间活动课还是在课间跑步时,都是不能够很好的把本班级的队伍在跑步过程中做到很整齐,要么跑跑走走;要么或快或慢;要么推推攘攘;要么拉拉扯扯等等行为而导致班级队伍混乱,针对这种现状,如何让刚入初中的新学生尽快地在“三课”中把队伍跑整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下面就这方面的一些做法,总结出来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
首先训练学生在“三课”中养成排列成三路纵队,分别按照学生的身高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整齐且顺着跑道分道线站立后,在原地训练学生原地踏步走,要求她们手臂摆动的方向是前后自然摆动,手臂不弯曲,摆动有力,步频一致。
二.
其次,让学生在原地练习跑步走,要求她们手臂前后自然有力摆动,步频和步幅保持一致,手臂在摆动的过程中不能弯曲。
三.
再者,让学生在原地集体练习正确的摆臂技术动作。
四.
最后,让学生在行进间慢跑的过程中重点体会与固定正确的摆臂技术直到定型。
五.
在前两个动作训练的基础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完全熟练为准)再重点强调所有的学生在行进间慢跑中始终保持“三个一”。
1.
在体育课、课间跑步和大课间活动课上跑步的过程中要求所有的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跑步速度和跑步节奏,也就是匀速跑进,从起点开始就养成由体育老师统一做出:全体同学跑步(听到跑步的预令后,所有的学生身体略微前倾,双脚脚后跟提起来,前脚掌支撑地面,双手握拳提于腰腹之间对待动令的下达)—走。
2.
在体育课、课间跑步和大课间活动课上跑步的过程中要求所有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姿态跑进,这种姿态就是军人的那种跑步姿态,步伐整齐,节奏分明,步幅与步频始终如一。
3.
在体育课、课间跑步和大课间活动课上跑步的过程中要求所有学生始终保持顺着一条线跑进,这条线就是跑道分道线,三路纵队跑进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顺着三条跑道线而跑进直到跑步的终点。
经过连续的反复训练,直至如今让所有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动作定型,在“三课”中的跑步环节里再也无需老师再提醒和训练了,就能够养成终身性的习惯与意识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