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笔者在营业部被一位素不相识的年轻散户拦住,非要我谈谈炒股“秘笈”。我说实话,炒股从来就不存在什么“秘笈”,只是成功者能够较好地把握住一些原则和方法而已。交谈时,从他“一追涨就变熊,一卖掉就大涨,一换股就吃套”的话语里,我察觉出这位新股民属于典型的快速“跳槽”型。我对他说:“你不妨把资金一分为二,一部分‘专一’一点,对选中的对象长相厮守一阵子;一部分还是坚持灵活机动的‘跳槽’,打一枪换个地方。看看最终哪一种操作方法更适合于你,或者两种风格兼而有之的做下去也未尝不可。”后来,听说这位小伙子不再偏好一味地频繁换股“跳槽”了,而是“跳槽”与“专一”相结合,避险清仓与持股待涨两不误,比较稳健地赚到了一些银子。
上个周末,我去新华图书城看书,在一本书中看到明代冯梦龙收入民歌集《挂枝儿》里的一首名叫《跳槽》的打油诗:“你风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两情深,罚下愿,再不去跳槽。”方知“跳槽”原出自青楼语,是移情别恋的代名词。多看几眼,又得知徐珂在《清稗类钞》中对“跳槽”有一段明确的解释:“原指妓女而言,谓其琵琶别抱也,譬以马之就饮食,移就别槽耳。后则以言狎客,谓其去此适彼。”也就是说“跳槽”这个词的来源和妓女有关。一个妓女被一个嫖客包养一段时间之后,又遇到一个出手更阔绰的大款,她便弃旧随新,犹如马嘴吃食从一个食槽调换到另外一个食槽。后来“跳槽”这个词也被用来形容嫖客,某个嫖客不喜欢某个妓女了,另寻新欢,也称之为“跳槽”。“哇塞!真是功夫在诗外!若是与追逐金钱的‘跳槽’之快即换手率奇高的中国股市相比,咱股民可是世界无双、全球第一哦!”心想所至,于是掏钱把这本书买下,书名叫《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笔者将尘世间男女性爱的“跳槽”现象譬之于炒股,当然纯系比喻,决无一丝半点的狎邪意味。再说,“跳槽”一词演绎到今天已不是贬义词,不过是另攀高枝换个工作的俗语罢了。事实证明,股市中喜欢换股“跳槽”的人中间也不乏成功之士。科斯托拉尼、索罗斯、林奇等证券投资大师级人物就属于偏爱“跳槽”型的。林奇曾经坦诚相告:在自己长长的短线选股名单中也有不少是止损出局的。关键是,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为成功者,就在于他“跳槽”正确的比率大于“跳槽”错误的比率。用科斯托拉尼的话来说,股市里高明的“跳槽”者就仿佛在玩扑克牌,你必须在拿到坏牌时尽量少输,拿到好牌时尽量多赢。其实,“跳槽”与“专一”又是可以相辅相成互为结合的。在世人的印象中,巴菲特的风格是比较“专一”的,但“专一”并不妨碍他眼观六路,四处“跳槽”,寻找战机。当年他发现中石油港股的首发价才1.20港元,上市后不久甚至还跌破了发行价,就动了琵琶别抱、马移他槽的心思,悄然从大洋彼岸“跳槽”来捡便宜货了。前不久,眼见中石油港股涨到12港元之上,许是大大超过巴菲特预期的盈利目标位了,于是他又“跳槽”了——逢高套现了部分中石油股票。可见,尽管美国股市鱼塘里的鱼很多,巴菲特却没有在可口可乐的一棵树上吊死。当发现其他的市场里有大鱼游动,他也会“跳槽”去捕捉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