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太阳花
太阳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68
  • 关注人气: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本解读——《毽子里的铜钱》

(2012-10-23 12:12:22)
标签:

宋体

山薯

铜钱

铜板

毽子

杂谈

分类: 教学随笔

                                                                           毽子里的铜钱     琦君

文本出处:北师大第七册   

注:红色字体为解读部分         

1、每回闻到巷子里飘来烤山薯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几十年前家乡那位卖烤山薯的老人;想起他一双黑漆漆的手,和手心里两枚亮晶晶的铜钱。

 

    2、那时,我大约十岁左右吧。有一天,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山薯的来了。闻到那股子香喷喷的味道,好想吃啊!身边没有钱,却伸着脖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那个时代,还用铜板呢,一枚银角子换三个铜板,一块银元换三百个铜板。)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1、怎么能理解作者当时的“万分珍惜”呢?这篇文章所写的年代大概是上世纪三十年代,那时老百姓生活清苦、贫穷。“我”能吃到一个烤红薯都属于奢侈的事情,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所以,“我”会伸长脖子,会“万分珍惜”,“万分珍惜”还因为老人对我的慷慨,知道我没钱,却要给我吃,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这意外的赠送可能多年来也仅此一次,也让我万分珍惜。 2、为了更好理解“我”万分珍惜的心情,可以对这篇文章的背景做简单的介绍,让孩子们了解那个年代的物资贫乏,人们,尤其是孩童过的不像现在丰衣足食的日子,虽然那个年代贫穷清苦,但有着传统的朴素的纯美,为下文的理解老做铺垫。)

  3、隔壁的二婶走过来了,她挑了几个大的烤山薯,称一称正好要十个铜板。二婶说:算九个铜板吧,我手里只有九个。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二婶说:下回补你就是了她就捧着山薯进去了。

(二婶这个人物在文中是一个反衬的角色,“下回补你就是了”这句话值得玩味。这句话说得轻飘飘,很随意,但又有毫无商量的余地,并没有征求老人的意见,也没有讨价还价的口气,看似轻飘飘,实则是一种霸道,一种欺负良善,一种好毫不尊重别人的口气。且这句话的真实性是很值得怀疑的,根据下文的发展,可以判断出二婶在撒谎,下回她真的要补上吗?肯定不会,只是推口之辞。一句话,把二婶这个市井妇人贪图、霸气、精明、虚伪的形象刻画出来了。不得不佩服作家细腻观察后的生活积淀和老道的白描笔法。)

  4、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结结巴巴地说: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

(两个“愣愣”

老人的“愣愣”:面对二婶的精明与霸气,老人的朴实、善良遭遇了尴尬。此刻的老人一定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反驳吧,老人可能是个口拙的人,不知说什么。也可能还为等老人说什么,二婶已经进屋了,因为眼里只有蝇头小利的二婶根本不会顾及老人的感受。老人只有愣在那里,心里只有气,气这个女人欺软怕硬,气自己做点小生意遭人看不起,气好不容易卖出去的几个红薯还要亏本。也许还有一些无奈,面对这样的顾客,只有自认倒霉了。

“我”的愣愣

“我”是个讲情讲义的小孩子,老人送我红薯,已经和我建立了一种温暖的情感,当我正享受老人赠送的这份温暖的时候,亲眼看见老人遭受二婶的欺负,肯定有些难受。此刻,我在心里会埋怨二婶的做法,也会为老人打抱不平,尤其是看到老人很深很深的皱纹时,不快乐的样子时,我心里有了说不出的难过。“我”和老人都是内心极柔软的那类人,这样的柔软让他们都是善良的人,都有同情心,都不会强人所难,都不是像二婶那样只顾着自己的自私鬼,老人的情绪和“我”的情绪在这里得到了链接,老人难过,我也难过。老人卖红薯本就是小本生意,二婶让老人亏本,可是我还白吃了一个红薯,这让我的难受中又参杂了一种愧疚,“我”还一分钱不给呢,唉,老人不是亏得更多了?)

 

  5、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6、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儿。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里说:老伯伯,给您。

(“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这是做为一个纯善的“我”,一个还未被社会世俗所污染的一个孩童的纯真心理的描写。白吃了红薯,不也是占了老人的便宜。老人够不容易的了,挣点小钱,那样辛苦,虽然是老人给我的,同是一个铜板,二婶不给,“我”也不给,不都是占了老人的便宜吗?“我”不能像二婶那样,她的行为让我不耻,但我也不能白吃啊。不安的心理促使我想办法弥补,于是就有了下文,撕开毽子掏出铜钱给老人。尽管两个铜钱根本不够一个红薯的钱,但,至少,我要用这样的行为告诉老人,我是不想占便宜的,也许这能让老人感觉到我为他着想的心情。)

  7、他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我的好心肠是什么?

是老人已经感觉到的:我对老人的尊重、关爱、那种虽然陌生但很亲切的,仿佛祖孙间的情感。

老人还要给一个给我。说明老人在乎的不是钱,而是人与人之间那种美好的相互尊重和关爱,信赖的情感。)

 

  8、我摇摇头不肯接。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背脊,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我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是什么呢?

作者这里用隐笔写下了当时的心情,留待读者去品味。老人远去了,我好像丢失了什么,也许是今后再也不会有另一个老人可以送我烤山薯吃了;也许是我今后没有机会补偿起我欠下的老人的两个烤山薯的钱了;也许是周围像二婶那样的人太多了,我还能遇到如老人这般纯善的人吗?还也许是对老人的一份长长久久的牵挂,这种牵挂随着老人的离开而让我的心里空落落的·······)

  9、铜钱在口袋里叮叮当当地响着,伸手一摸,它们在烤山薯旁边,也是热烘烘的。我捏着撕破的毽子,回到书房里,把刚才的事告诉老师。老师仔细地听着,面露微笑。(热烘烘:一语双关  铜钱的温度是包含了老人对我的那份爱,无私的、纯洁的,一种老人对孩子天然的喜爱和包容。)10、我问老师:二婶是不是应当把欠老伯伯的一枚铜板再补给他呢?

 

  11、老师想了想说:我想她会补给他的。小君,我倒是很高兴你舍得把毽子里的两枚铜钱剥出来给他。

 

  12、我说:我那时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欠了他很多似的。

 

  13 老师说:不要难过,你有这份心就好了。做小贩的,栉风沐雨,都是非常辛苦的。你长大以后,要格外懂得体谅他们。

 

  14、老师慈和的声音,几十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卖烤山薯老人满脸的风霜、谦卑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眼前。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他给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最后,一点批判:

如果删掉文中的蓝色字体部分,省去“我”和老师的对话,因为这部分有明显的说教,有点打破全文怀旧的回忆类散文的韵味。这些道理留待读者慢慢去品味,留点空间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