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B版)
标签:
原创 |
分类: 以梦为马 |
白衣书生
Y去了法国,已经无庸置疑。昨天我去看了她的微博,可以确证这一点。那些时间跨度较大的条条,用词都极为吝啬,可见她的懒散,已经变得无法无天。
我还记得,八年前在北京相识的时候,她还在巴黎留学,刚刚取得硕士学位,正要攻读博士。恰巧那时,她刚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于是便带了几本到会场上来,一番欣喜之下,差点没把最后一本给我。
我还记得,她当时的局促。是给我呢,还是留给她自己,百般纠结,脸都红了,可我却正笑盈盈地望着她呢!于是便给了我,给我时的动作是轻快的,就从手里放到我面前的桌上。当时会已经开得差不多了,快结束了,就在预料的松散忽来之际,她便从包里掏出她的三五本崭新的书,跑出座位去给前面主席台上的前辈敬赠,也给身边的人,只是没料到手里握着最后一本时,我却在旁边气定神若地望着她,说“我的呢”,她便一时陷入窘境。
或许正是因了这本书,我们便在此后联络了有五年。虽没再见面,却也是无话不说的朋友。当然,和我这样一类的人接触是有风险的,那就是感性,恰恰她又是那种几乎没有朋友的人。所以我一直对她赞叹有加,却也匪夷所思,那是多么强大的内心呢?
她似乎正是受了我的感染,变得十足地活泼,或者仅限于和我的交流。因为我不敢想象,一个几乎没有朋友的人,还能够去对谁动不动就讲一堆废话。甚至我也从其他的朋友那里,得知她热情的缺乏。于是,我与Y做了长达五年的好朋友,就要算是一段奇遇。
前三年,她依在巴黎,按计划攻读博士。后两年,便回了国。回国是为了陪伴疼爱她的父母,父母总要老去,况且也只有她一个孩子,于是她便去了一所大学任教,似乎做了法语老师。可是,像她那么一个人,硕士和博士都攻的文学,怎么可能不创作呢,怎么可能不去钻研学术呢?于是,除了上课,恐怕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交付给文学了吧!
想这样一个人,一个以文学为毕生事业的人,又该怎样去在当下经济的浮躁的泛娱乐的时代境况里获得存活呢?我想,这才是她重回法国乃或定居,最大的原因。也可见,父母对她的爱何其深,对她的梦想何其地理解与支持。
虽然她后来又换了一所大学,离家近很多,但依做法语老师,依是缺乏一味钻精学术的环境。她应该是感到,这脚下的土壤根本不适宜她这样的苗子,或者时时处处都深感格格不入,于是最终选择离开,回到适合自己的土壤里去,自此成为一名移民海外的自由作家。
我和Y断去联系,当时她还在第一所大学,江南。后来去的大学在东北。虽然并没按她的心愿回到她曾经的母校,可这已经很好了!
她在江南的大学任教一年多时,她的家乡发生了一次不小的地震,我便打去电话问了平安。她说地震发生在离市区有一百多公里远的一个县上,父母都安好。两三天后,似乎又通了电话,莫名其妙地发生了分歧,这朋友便没得做了。
只不过我虽然承诺不再提她的名字,但依在网上对她保持关注。她给我赠寄的第二本书,也正是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在扉页上的落款是“学生”某某,其实这也并非空穴来风。我们之间是有过师生名分的,但这并不影响同时也是非常好的朋友。
那时候的我,意气风发,在网上非常活跃,也非常地热情。故而,有上一大堆名义上的学生,也并非虚构。不少人赞叹,说我桃李满天下,我都不无得意。可是后来,我终感念于这世间人情何其淡薄,除了几名特别要好的,其他的都不再提及,渐渐地大家也就忘了,包括本人。这样也正好不显山露水地去除了可能来到的尴尬。
大概是不再联系之后,我见到Y的一篇博客文章,里面讲了她的几位老师,但没有我,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琢磨了很久,我想大抵原因如下:
一则她是海归的文学博士,堂而皇之地称我为“老师”似觉不妥,毕竟我不算文学界的泰斗人物;二则她的创作精良,速度很快,出版社也应该是很青睐的,况且捧她的人非常多,不但迅速地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而且还为连同她在内的五名青年召开过网络作家作品研讨会;三则以为与我之间毕竟算是一桩私下的交情,除了在人生上给她诸多的开解,在创作上却未必能够帮上什么忙。况且那时我们已不再联系,提了也未必妥当。至于她后来去了东北的一所大学,还是在微博上,那大学的一名学生看了我的文章,见其中写有Y,便告诉我的。
于是,我就想通了,也没有半点要去责怪Y的意思。亦师亦友,是我的风格,也是我喜欢的调调。只不过,十年下来,我曾经诸多名义上的学生,在创作上受我影响的并不明显,但似乎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如何去生活,去面对人生里的风风雨雨。故而,无论在网上还是网下,一些朋友要去称我为所谓的“名人”与“情感专家”,倒也不算什么,我也从不去当回事。
只不过,Y的这一去,倒是教我百味杂陈。她原本就是一个极其孤独的人,无论为事业,为婚姻,为人生,我都表示最大程度地理解。可这一去,原本很好的朋友,以后可能就真的见不着了,想想还是不无空落。想她这样地辗转,自然费心耗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她当初的导师,在她归国前夕也曾百般挽留,想来这次也能为她的去提供不少帮助,或许是如此。毕竟艺术是无国界的,也是属于世界的。但愿她有好的发展吧!无论事业、人生还是心安。
时至今日,我所结识的博士大抵有五六位,但除Y之外都没有什么联系,也没有多少交情,包括其中一位青年如今已是江南一所大学的博士后了。所以我想,Y应该算是一个特例。她也不可能像曾经的玩笑话那么,来真的当我的“保镖”,在我酒醉后把我给扛回去。
我想,这世界大抵便是如此。好情谊的人还须彼此多联络,多聚面,人生很短,风雨很多,说不定哪天就脱出了视野也说不定。那么言至此处,我且祝Y有个好的前程,好的归宿,以及更为圆满的人生,同时也把这祝福送给我所有的朋友!我只怕自己输不起,有些话尚不及说出口就成了过去,有些朋友尚还没好好地絮叨就已然消失。
或许世态便是如此:往事如烟,人走茶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