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标签:
原创时尚文化 |
分类: 行云流水 |
白衣书生
小时候,父母在哪儿,哪儿就是家。长大后,自己住哪儿,哪儿就是家。这个“长大”,大抵就是一场漫无时日的独立之旅。
从我来说,20岁那年的秋天里,高中毕业几个月之后,开始离开父母,开启“长大”的旅程。依傍父母,窝在父母身边,总是一种无奈,很让人觉得没出息。尤其对于自尊心极强的我,能走出家门,自己养活自己,就是一场满怀自由的放飞。况且就青春的激昂而言,总是信心满满,觉得可以闯荡出一片天地。
然而多少年来,我在梦里,总是回家。这个“家”,几乎全是后者,即便只是一处小窝,临时的住处。至今我都记得,有一年的梦里,忽然想起自己的一个住处有一年多没去了,我的行李物件都还在那里,应该没有被别人扔掉的吧,便急急地寻找,依着记忆找回去,打开房门一看,什么摆设都没变。我想找到的,最为重要的是一口朱漆木箱,那箱子陪了我很多年,里面装有朋友们寄给我的一沓亲笔信件。就连最近,再次发现这口遗忘了好几年的箱子,取出里面发霉的衣物,便准备把这个老古董扔掉。如今,它再无用处,如同终有一日我也会被这世界遗弃一般。
在这处夜,我没有梦见它,梦见的是回家:一个黄昏里,我从一座大桥那里回家,想是不远,却也纠结走路还是乘车,到底回不回去。然而我还是选择了步行,走不多久,就是郊区,我的家就在一幢小楼里。门前被几块长得尺高的青悠的麦苗地包围,楼前必经的小路就是麦地中凸起的长满草的田埂,二三十米远居然有十条狗,我有些心慌,正想着怎么进去,结果就醒了。
不少人一说回家,总是温情,或者满怀温暖地向往,或者以前我也是。可多少年下来,我的回家,却只是回到栖身的住处。不觉得温暖,却总是自己的窝。这“窝”的味道,很有点嚼白米干饭的意思。可见这人生有多么悲摧,总有那么多味同嚼蜡的东西必需,是弃之不去的。故而我做过很多次回家的梦,都是在寻找怎样才能回到自己的住处。况且那些住处,在梦里也是依稀的,记不大确切,就总是去寻找。至于说“那些”,是因为梦里的住处,总是不一样的,但大多都像城乡结合部,一间简单的房子。
有些年,常喝醉,每每醒来发现睡在自家的床上,便觉得很惊奇,我居然回来了!后来再如此,就更是对自己充满了敬佩。醉成那样子,在出租车上一路都在死猪一样地睡觉,居然也是能够自已安全到家的。也有朋友说,表面上看我说话神态都好正常,没想到已经醉成了那样子,早知道就非要送我了,不管我同不同意,我却依然摇头拒绝。我平常是不喜欢被人送的,因为心底里不肯轻易被人照顾,那样就会显得虚弱,或者没用,至少我是这么以为。这样的倔犟,是一种潜移默化在骨子里的东西,不会轻易被更改的。所以我总是强大着自己的强大,明知酒量不行也会跟别人拚酒,至少不算愉快地玩耍,虽然表面上谁都笑着,说着义气话。当然,也有不拚酒醉掉的,或许大喜或者大悲,可在别人看来,都差不多一样,从头到尾嘻嘻哈哈。谁又瞧得见我的内心呢?于是,我终是选择了清静地活着,活在一份真情实意里,至死不悔。也早不拚酒了,偶尔想起也只是一段尘封岁月,或者表明曾经也充满过青春的激情。
回家,又回到哪里去?这似乎是个哲学的问题,甚至可以牵扯到精神、灵魂与信仰上去。可是,我不知道有没有这么想过,也不信教,但在梦里,却又总是这样子。我不知道这人生,或者所有人的人生旅途,最终就是要回到一个地方去。那个地方就叫做“家”。我也经常陷入那样的糊涂:回家,可是家又在哪儿呢?便一个人行走,总是能够找到。在过去那些年里,出趟远门,有个七八天或者十天,我就迫不及待地回去,可回去又能怎么,并无期待,只是不用把钱夹压在枕头下边满怀警惕地睡觉而已。
或者就我而言,回家,就是回到自己的内心去。即便只是一所栖身的住处,也能让人感到放松与舒服。原来,长大了就有这么可怕,孤单着自己的孤单,不被人理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