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尘世里修行

(2016-05-02 13:35:27)
标签:

原创

时尚

文化

分类: 行云流水
尘世里修行
      

白衣书生

 

风铃响的时候,我没有看清它在什么地方。我知道,它几年如一日地挂在檐下,时时随风轻撞,叮当作响。每每听见,我都感到一袭清柔,从那尘封的青春岁月里飘拂而出,就像一幅画活了,醒了一个世界。

青春的坎坷,跌跌撞撞,似乎所有的沉重都被滤掉了,唯有那清脆而低吟的风铃,琴音一般萦绕,牵扯出内心深处的那份不为人知而又几近遗忘的隐秘。就像点燃一支香,默默地望着它,青烟袅袅,在深色的背景里消散,心里不由自主地祈祷,满怀善念。就像一条河,飘起一叶轻舟,天涯茫茫,随波逐流,不问始终。

我大抵是高中时买过风铃的,而后又买过,要么作为少男少女间的生日礼物,要么挂在一处楼幢的边沿里,孤芳自赏。我的青春,被楼幢们洪水般淹埋,如同我的人生,被人潮的肆意汹涌所吞没而不被发现。我以一个道家的视界,超脱这尘世间的纷攘,守着一隅清静,别无去处。大抵去哪里,也不是去处。去了哪里,还是要回归。我只在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轨道上,洗尽烟尘,清心寡欲。这样,烦恼的来去便也脚步轻轻,似是不忍打扰我在这尘世里的修行。

我别无选择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开始浇灌内心。默默地松土,植苗,浇水,施肥,还在周遭撒些各种各样的种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到什么时候结束。这一方水土,渐渐地有了绿意,有了生气,继而芳草萋萋,郁郁葱葱,小动物们也不邀自来,栖息或是翱翔,都没人管的。阳光雨露,也随了各式各样的节气,缓疾厚薄,随意布洒,极享自然。

兴许,我只需要一座茅庐,一壶烧酒,再来一盏不起眼的油灯,这角天地就可以了。我可以坐在里面,想很多故事,写很多故事,唏嘘感慨也好,醉言梦喁也罢,都不惊扰别人,也不被别人所惊扰。当然,我可以读很多书,曾经读过的没读过的都不重要,篇篇首首,字字句句,都是清新,都是熟悉,都是可心,都是慰藉。我面对眼前的与心里的任何一叶一草,不需要回报,不需要采摘,不需要梦想,不需要燃烧,不需要背起刀斧去天涯寻仇,不需要藏掖心事去精心设计,只需要安静地品茶,饮泉,行走,或者卧躺。若是有一挂风铃,那这世界就全活了,全是青春流溢的色彩。我以一颗千古不老之心,微笑着望定这世界,漫山遍野都是温暖。

于是,我把自己劈作了两个人。一个在尘世里行走,一个在灵魂时迷茫。各活各的,永不打架。有时候,也可以凑在一处,大话天下,把酒言欢。一觉睡醒,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又各走各的,招呼都不用打,也不会介意。所以有时候,我看起来是孤独的,可在那些孤独的影绰里,却又并不是那么孤独。我早学会了,与自己为伍,与那些天然的自然的淳朴的事物为伍。就像我会去对一只树枝上的鸟儿说,我可以吃掉你,你也可以吃掉我,我们是平等的,可以互相选择,也可以互相离弃。我们唯独不需要的是,相互地煎熬与斗争。

这不得不让我去想起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想想这人世间的名和利,又有多大意思,不知折煞了多少人的良知?一个没有良知的世道,大不了就是一处百兽呼啸的丛林。谁也逃不过六道轮回,却可以选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地地活着。至少,你可以选择这样做,虽然不一定做成。

我也可以把两个自己,再一劈为二。尘世里的,一个去讨生活,一个去旅游;灵魂里的,一个守净土,一个去取经。如此下来,谁都可以把自己劈作不同世界里的千千万万个不同的自己,那么,你还有什么愿望没有达成,你还有什么理由去说孤独呢?怕只怕,你没有这样的分身术,或者根本就没有想到过。

其实,我一直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里,活着。这不是活一处,而是在活很多处,并且同时进行。所以,但凡用心些的朋友,就能看见童年的我,少年的我,青年的我,壮年的我,老年的我,这就一点都不奇怪了。即便你看见我在华山,我却在北海;你看见我在青岛,我却在峨嵋;你看见我在江南,我却在西域;你看见我在寒山寺,我却在秦淮河……故而,即便千千万万个我,即便同时活着,却也是可以时隐时现,此起彼伏的。至于你到底看见怎样的一个我,那就全在于偶遇与机缘的了。或者你看到的怎样一个我,都不是一个完整的我,都可能是冰山一角。就像你看见我的肉身,却未必看见我的灵魂一样。所以,你若把我喻为山,喻为树,喻为鸟,喻为风,喻为云,喻为狐,喻为鱼,喻为石,喻为活的人,喻为死的尸,喻为妖,喻为鬼,想必都不一定错。因为你实在没法去看到那千千万万个我自己,即便一面也是冥冥中不可多得而又难以言说的缘分。所以才会有人去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或者“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的话,并且千古流传。就是换作你,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是谁明白谁不明白罢了。

有可能,你看见的,听见的,闻见的,触摸到的,感知到的,来自眼耳口鼻舌的所有,都是假象。你唯独没有发现,一个真正的自己,内心的那个自己。你时常和另一个我擦肩而过,就像在街上,与路人。你和原本应该同时存活着的另一个我,或者千千万万个我,即便碰面也不识得,说不定还会吵上一架,骂上几声,踹上两脚,都难说。所以,这就是机缘,没有到时候,自然就不会去发生。更何况,还得有慧根呢!要不然,你就只能看见眼前的世界,活在眼前的当下,一个百无寥耐的滚滚红尘,无奈地等候或者被推向生命的终结。完了也就完了,怎么活都是一辈子。

我似乎早就看透了这一切,知道一些它的玄机与旧路。故而只要不是要我的命,就一般懒得去着急。话说即便是要我的命,躲又躲得掉么?所以说,“生死由命,福贵在天”,未必就没有道理。早年曾读到过朋友送的一张明信片上的一句话,“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一直以为好境界。只要守住心,就不需要把什么都到“树欲静而风不止”上,怎么看都觉得是借口。

要不你也可以试着静下来,也去窗檐下挂上一串风铃,时时随风轻撞,叮当作响,看会不会不经意间,活一幅画,醒来一个世界。



尘世里修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她的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