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淌的古溪

(2014-06-17 00:36:26)
标签:

原创

旅游

分类: 行云流水

流淌的古溪
 

白衣书生

 

 

    天还没黑,我就禁不住扔下香烟与茶杯,将窗边的红漆圈椅搬在一侧的电视柜前,掏出几张陈旧发黄的笺纸,要把此时此地的遐想,记录在案。

    其实,我只是在打破先前足够悠闲的姿势罢了,将它们一并从圈椅间的圆木几上移了过来,以便触手可及。电视柜?似乎也不是为了那挂在墙上的液晶电视而存在,方方正正的,几乎吞进了我所有的行李。或者,更应该叫做物品柜吧,无论把它放在哪儿。我很满足,打开天花板上那小而光亮的阅读灯,在黄昏愈走愈浓的境况下,去随心所欲地感慨:这张书桌真好!

    暮色之中,窗外咫尺便是一座二十余丈的山头,长满了碧绿的灌木,半腰上还裸露出一块尚不曾遮掩得严实的黑褐相间的崖石的底色。山脚下便是一条宽阔而青黛的古溪,泓泓而无我地流淌,像是在幽幽地诉说一个流传千年的故事,一个既关乎我又不关乎我的传奇。或许,它也如同我般鲜有懂得者,而我的到来便无意之中成了它千年孤寂之后的知己。彼此触及灵魂的交流与迸发,皆来自那川流不息而毫无抑扬顿挫的流水声。而我,不需要大喊,不需要说话,甚至不需要发出任何的人为的声响。懂得就是懂得,心知道就行了,而不需要任何看似热情的应景。

    我很庆幸,能够与这自然的灵性心存默契。一花一世界,一水一乾坤,难道不是么?我不知道它始于何年,叫什么名字,见证过些怎样的历史与故事,甚至我根本就不想去知道,触及了我的感悟与心喁便是好。而我于它,有“懂得”二字也就够了。

不知道,明天抑或后来,我会不会走近它的水畔,踏在某块光洁而沉涩的石头上用脚袅水,借以亲近它的神秘与心事,继而神清气爽地和朋友嘻哈打闹,以及满面春风地去谈及一些关于它的话题,从而令它有所苏醒,或是欣慰。

    山顶斜望的两丫子棚屋,不像是受命镇守的土地庙,更像是茶农的看护棚,或者是菜农与果农,然而我终是没有从斜望上去的视界里发现些什么可以确证的什物,更乐意相信那是它螃蟹一样竖起的不失警惕的眼睛,而那个山包,便是它化身了的躯体。或者流淌的溪水,只是它灵魂里歌唱或是低吟的方式。如同它的嘴舌,以及所生发的一切。一副无它无我、不休不止的样子。

    就在黄昏就要落尽的时候,蓦地回窗一望,那原本灵透的溪水却成了黄褐色,混了不少尘世里的泥浆。想是上游发了洪水,这便是供它排泄异物的腔肠。或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恢复曾经幽然而青黛的自然,随后一瞌睡下去,千年也不醒。

忽然,我无来由地想起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是不是这条江,这条河,这条溪呢?或者是受了它的某种启示。我不是太清楚它到底应该叫什么,也不知道这座小城里的人都叫它什么,然而这重要么?不少时候,如若无缘,那名字便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标签。有与无,并无两样。

    我的俯视,见到了溪边靠山或是不靠山依势而起的成群的房屋,以及平实而通车的小桥。幸许白日里,我就曾不止一次地跨过,只是不知那座两侧布满小贩的叫做“思源桥”的旧物,是否它昔日而来的伴侣。桥上尽是一群年纪不轻而衣着朴素的山城妇女,想是为了生计,抑或是不甘寂寞。想是人总喜欢群居,并从中传播文化与得到快乐。简单地说,就是找个事做,总比窝在家里白白耗费岁月强。

    似乎此时,我无度的猜测与臆想,已经占满了脑子,甚至感到有时的自然流涌,不知是否有所失礼。不过还好,我终不是要靠某种刻意的尖锐去哗众取宠,故而更不肯为了虚荣的满足而去中伤或是诋毁于谁。我不清楚,这是否受了当下古溪的度化,或者与它天生就是同质体,故而才会有默契,有共鸣。

    一回头,天已黑尽。电视柜、圈椅、香烟与茶杯,不经意间就让一条古溪,流淌于陈旧发黄的笺纸间。像是神奇,更似天意。

 


流淌的古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异乡的清晨
后一篇:古丈这座小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