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浪的云

(2013-12-31 04:38:51)
标签:

原创

杂谈

流浪的云
   

白衣书生

 

    继《撒哈拉沙漠》之后,我又读到三毛的散文集《梦里花落知多少》。荷西死了,三毛的路又该怎么走下去?我很关注这么一位真性情的女子,一朵流浪的云。

    在以往支零片碎的了解中,我知道:荷西死了,三毛死了,留下的只是故事。这正是多年前我复拾文学并挚情不掇最根本的原因,有一天我死了,却可以留下故事。至少,也算是给家族、亲友、后人以及曾经喜爱过它的人留下几许无足轻重的念想吧。

    这世界,谁又不会死呢?不要一说“死”,就说这人要自杀。这简直就是荒谬!生死循环,新陈代谢,人如此,自然也是如此。既然活着,那就好好地活着吧。听听音乐,看几本书,泡杯咖啡,吃些茶点,兴许还可以晒晒太阳,种点小花小草,真不必为了一些功利去把自己搞得很累。活,要活是有质量——真实,而美丽。或许,这就是我所要说的真性情。一提这个,其实就意味着反对虚假、虚情假意。

    很小的时候,守在贫瘠的乡下,我就成天想着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找父亲,投入温暖而坚实的父亲的怀抱,以给我足够强大的安全与保护。包括米饭、猪肉、衣服、医药、小人书、小玩具,以及不被人欺负看不起。想来很可笑,现在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随处可见,而又不被人珍惜。如同和曾经高大伟岸的父亲,并不常见面。他的坏脾气,多少年来都令人不敢轻易接近。于是,我就这么游离着。一直,一直……我实在不想去变成一个坏脾气的人。

    有时,父亲想招我回去住,就跟我讲,或是让母亲跟我讲。我就很认真地说,我一听吵闹头就特别疼,就像要爆炸似的,性情也会变暴躁,像现在这么多好,一个人住个两室一厅的套间,安安静静的,有时一天不出门,不跟人说一句话都没事。他们听了很吃惊,眼睛瞪得很大,感到难以理喻,却也无话可说。有事就给我打电话,有空我自然会回来看你们。我这么说,他们便点头同意,也觉并无更好的办法。我也深知父亲的坏脾气,是因为经历了太多旧社会的苦难与新社会的艰辛所造成的,所以也不太怪他,但保持适当的距离还是要的。谁又不想跟亲人在一起,谁又不想一家子团团圆圆合合美美的呢?可生活的现实与现实的生活告诉我:人人都有一本沧桑史,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故而关系再好的人,都需要彼此去保持一份恰当的距离,不致于美,也不致于被其所伤。所以,这就注定了我的孤单与流浪。

    很多人对我不懂,我也没兴趣去让他们来懂得。几十年的人生,让我越来越不想去解释去说明,懂的人自然会懂,不懂的人再怎么说也不会懂得。何苦要去刻意而为之呢?有那份闲功夫,还不如一个人冲杯咖啡,听听音乐,看看书,或是信手写上一两篇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的小文章呢!这至少在时间的运用上,性情的修炼上,算是有所建设与质量的吧。不要以为一个人就会死,没人陪伴就活不下去。生活,其实并没那么可怕。很多人的屈从与懦弱,都是自己给吓的。成天这也怕那也怕,结果到头来害得自己是谁,想要一份什么样的人生都忘了。这,大抵就是被滔滔世俗所淹没的那些人吧。那么我只有说,可怜的,开心点吧,活着就好。说完,就各走各的,有缘自会再见。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三毛那么叛逆不羁,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我这么孤单守望。其实,像很多极其简单或触手可及的事,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不信你可以观察,一句话,一枚字,一个神情,举手投足之间,有几人会去注意细节。浮躁与奔忙,似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色调了。你让他一不功利,他就不知道该怎么活。所有“软”东西,似乎都不重要,或者只有需要时才会显得重要。所以,像我这么一个善于沉静的人,自然就会有人来论战,甚至生活的时时处处都在论战。一般只要没有过分得令我忍无可忍拂袖而去,大抵都是可以应付着说上几句的,何必轻易去驳别人的面子。

    别人之不懂,除了我内心的流浪,还有那份苦苦的守望。透过茫茫人生、喧嚣生活的一份心怀美好与纯粹的期许。得是恩,不得是命,一切皆在造化。我不想轻易去责怪别人,虽然有时很想责怪,甚至搞得差不多就要愤怒了。但转念一想,何苦呢,大不了拍屁股走人,以后不见就是,好大回事。因为别人的错误,来搞坏自己的心情,怎么看也不划算。

    其实,我们可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世界。任何事物都有美与丑的一面,只是多少与分寸的问题。学会欣赏,才会有美感,才会有向往。那么,生活中的苦涩,自然就会慢慢地淡去,而衬显出更多的甜滋味来。如同别人看我,并无两样。

    我只想撇开更多生活中的琐碎,在有生之年里安安静静地多写几篇文章,尽己所能地出上几本书,来记叙或是还原自己有血有肉的一面。让有缘的人,去读到它并觉享受,而拒绝任何所谓潮流与权威的审判。

    因为真性情,我读到了三毛的散文集《撒哈拉沙漠》,又读到了她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或许,就连已故的她都不会想到,我是它的有缘人。故事里外,谁都是一朵流浪的云。

 

 

流浪的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