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莫言获奖的一些看法及其它

(2012-11-24 06:22:45)
标签:

原创

文化

分类: 青梅煮酒
对莫言获奖的一些看法及其它

(莫言)


白衣书生

 

莫言获奖了,我老半天都没回过神来。获奖之前,他是怎么长的,我没半点概念。后来,见了新闻上的报道,才知道他同为“公民”,且为长者。此前,我也曾从李建军的批评文集《时代及其文学的敌人》中见到过他的身影,不过看过就忘了,并没留下多少称得上深刻的印象。或许,并非李建军的文章没有可读性,也不是莫言的作品不好,只是我自己的记性差罢了。不过,从以文相会的角度来说,可以算作初识。

在我以往的记忆中,中国文坛似乎从无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者。而莫言的获奖,算是一个突破。放眼网络世界,无论好事坏事都可闹成一团,故而莫言的获奖,也不例外。不过,我到底算得上一个冷眼旁观者,在人们的汹涌闹腾面前大多心静如水。直到今夜,偶然见到《绵阳日报》上一篇《莫言“一诺”鸡犬升天……》的报道,始觉有些说点什么的必要,至少可以显得不是太过冷漠吧。

我的这种冷,或者叫做“不够热”。对莫言获奖一事并无针对性,完全是自身的一种长久以来的习性。喜欢远远地或是就近看着别人热闹,即便是自己一时热闹了,回过头来也会落下不少反省。不过,像这等获得世界公认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大事,大伙儿赶着势头热闹一番倒也不错。要知道,中国文坛早该实实在在地热闹一下了。

历史上,似乎自盛唐以来,文学上就极少热闹。即便有看似热闹的时候,也大多颇具应景的嫌疑,或是为某场功利秀而捧场。以我看来,文学的热闹,要热闹就真热闹,而不是一阵喧嚣之后便不知所云。在这点上,似乎莫言的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譬如反对修缮其故居一事。同时,他也不乏一老实人。记者一问你领了这笔巨奖用来做什么呀,他就老老实实地说买房子,买套大点的房子。在中国作家中,像这么老实的还是大有人在的,虽然虚滑者不少。

我很赞赏文学上的“老实”人。这种实,更应是一种品质,而非性格。这就扯到“为文”与“为人”的关系上了。既然说到这里,那么我还是老生常谈地表明一下我的看法:任何事,做人是前提。在文学上的老实,更应该表现为认真的态度与崇敬的诚意。不然,纵观历史,你看有几个品质差劣而作品得以传世的?

搞文学这东西,大多都是清贫的。虽然不少都做着黄梁美梦,渴望着有朝一日一夜暴富,自此发迹。或许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去觉得,中国文坛也该热闹一把了,实实在在地热闹上一回。虽然当今中国的经济建设已呈盛世,但文学的繁荣似乎还显得劲头不是太足。自从出版业被推向市场后,官场味少了,但市场味重了。这时候,你要搞创作,怎么写,确成了两难。纠结与挣扎并存。

活在这个传统美德被时常颠覆的时代,我也不乏疑问。疑问多了,不得其解,便以调侃与饮酒来调剂。不然,把自己的精神弄垮了,身体弄垮了,都不划算。看清了这点之后,再来搞创作,就要心定神若得多,好歹不会出什么大事,也不会在文学上造成沦落或是边缘。

我从不反对“创作致富”的观点,但希望看到的是实实在在地创作,实实在在地致富。这就是作家的品质。尤其是在当今这物欲横流的冲击下,就显得极为可贵。玩花招,搞钻营,能成什么气候?徒增笑料而已。

以前,不少人在我面前提及80后青春派作家郭敬明、韩寒之类,甚至还赞叹不已,啧啧作声。但二人似乎都涉嫌“造假”,背后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写作班子。这令我兴味索然,至今都没去读过他们任何一部“作品”。我想,无论那些传言是真是假,谁都有随性喜恶与选择阅读的权利。故而,盲目崇拜,消减自我,对每一位作家、诗人抑或是创作者而言,都是一种迷途,甚或是看不见的沦落。

做人老实值得赞赏,但在创作中却不能太老实。这譬如,你今天写张三被狗咬了抱着腿一个劲喊疼,明天写张三又被狗咬了又在那里抱着腿喊疼。有什么看头?如若你脑子一转,写个张三一被狗咬,虽然很疼,但气急之下调头过去一下就把狗咬了,似乎就显得更有趣味。没有趣味的东西,你教别人有什么兴致去读?别人不去读,莫非你还要去把别人抓住打一顿不成?

据我所知,造成当今文学繁荣不是劲头太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费不足。一些不甘冷清的文学团体与报刊社,便不免前卫探索,大胆尝试,好不容易费心费力去搞上一点相当于自助消费的AA式活动,也难免会遭到不少思想守旧者的责难与抨击。其实,我也很体谅主办方的。即便让每个参会者交上一两千块钱的会务费,他们最多也只是薄利,更多的实惠还是彼此赢得的人气与纵横交流的机会。更何况类似活动大多都是自愿参加的呢!

自视颇高,不切实际——这是当前不少人存在的认识问题。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自私。当然,我也希望中国文坛能够多搞一些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慈善活动,尽可能地惠及每一位投身文学者,甚至是关爱文学者。不过,这种希望貌似不错,但从目前的态势看起来,至少在我的有生之年恐怕是难以实现得了的。

说到这里,就让我想起以前说过一个“真文学”的词。这里的“真”,其实就是讲一个“实诚”。俗话说“心诚则灵”,我就说“心不诚自然就不会灵”。基于文学创作的层面。无论你把文学当作偶像或是情人,今天有利可图你就顶礼膜拜,明天无利可捞你就背信弃义。那么,谁还敢信你?在这条路上你还能走得多远多好,就可想而知。故而,如若不是基于信仰与宿命,那么自然就不是“真文学”者,只不过是一时兴起看看热闹的过客罢了。“不诚”的背后,实为“无信”。不提也罢。

据说,莫言的作品,大多突出两个特征——乡土,性。对于乡土,是对自然无为的倾恋,也是反思现代文明的基石。对于性,既是对人类繁衍原始本能的陈述,也是对人性善恶根底的剖析。以我看来,乡土好写而性不好写。因为就公众的敏感和法律的苛严而言,无一不是高风险的挑战。艺术与淫秽,成功与失败,往往只在一线之间,无疑于刀口舔血。在这点上,莫言的获奖,证明他是成功的。贾平凹也是成功的,但遭受了长达十年的委屈。

基于是,我说他们是“真文学”、实诚人,应该不会遭到太多的反对吧?



对莫言获奖的一些看法及其它
(贾平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