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校园 |
分类: 行云流水 |
(图片原创/想飞、梓君提供
还记得我和同学们去林场野炊那阵子,还是高二时的事。那时,我十七八岁,与初恋的那个小女孩并肩踩着自行车,一路翻山越岭而去。不懂爱情的木讷与故作镇静的窃喜,让我望着坐在面前草地上的她那甜丝丝的笑靥,胡拨别人放在一旁的吉它,喝我书包里偷偷捎的白酒时眉毛紧锁辣得苦不堪言的糗模样。虽说是糗,其实怪可爱的,惹得人心怜不已,却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再去林场,已是二十多年后的前天,受西南科技大学百鸣文学社编辑部部长、《守望志》杂志社散文编辑梓君的邀请。那天,百鸣文学社组织了近二十名社员,前往林场,如今的森林公园进行野炊。我刚好取消了一趟去邻市的行程,便约了另一位弟子想飞,让老朋友刘丹大清早就从床上赶紧爬起来,开着车送我们前往。
翻过绵阳师范学院老校区一侧的山垭,便进入一个坳子里。走到一影视拍摄基地下面的池塘边的岔道口,我一路给梓君打电话,问地点在哪里,她却怎么说也说不清。我们的车在另一条道上乱绕了一圈,又不得不折回来。我和想飞便弃车徒步,按照梓君在电话里的模糊描述,试着越过正在修建的水泥道往前走,走不多远就和前来相迎的梓君遇上了。随后,她就领着我们继续往下走,没多远就到了。
路的尽头是沟底。在最邻近沟底的地方有一字相连的两三个池塘,在池塘的一侧是两三个浣洗台。十来个学生模样的年轻男女,正各自背着书包,俯身在台前洗着菜什。梓君没有多介绍,就和我们站在一旁聊天。一会儿,便有社里的同学过来用着普通话相问。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后,听说他们另有几个同学已去下面的河边搭灶去了,我和想飞见在那里也帮不上什么忙,就去一旁的店里买了两捆木柴,在三四个学生的带领下,沿着林间的坡坎,踩着长满苔藓的拦河堤,去到对面河畔的草地,瞎忙些拾柴烧火一类的事。
社员们来自各个年级,大多有些腼腆,让我不由得想起自己曾经的青涩成长来。一会儿,洗菜什的学生们就续续续续地端着菜和小物具过来汇合了,一些女孩就蹲在地上埋头仔细地打理着自己预备作的那道菜。我和想飞把灶膛里的火烧得很旺,弄得柴禾时常噼啪作响,火苗窜得老高。
(令人兴奋不已的燃锅炒菜)
大伙儿支起两口锅,我和想飞负责靠北的一口。掌锅的是一名大一的姓娄的瘦高男孩。他总是一手抡着锅,一边不失地活泼地嚷着旁边菜什旁的某个女孩赶紧拿菜过来下铲。两边锅差不多同时进行,一席热火朝天地劳作,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便摆满了用一次性纸饭盒盛着盖着的烹好的菜品。当最后的一道菜汤烧好后,有人去端来了蒸好饭的电饭煲,大家便围着大石头乐呵呵地吃喝起来。这时,放眼望去,却见四下里处处炊烟缭绕,几处各自成群的其它学院的学生们都在小河周遭野炊,在青幽幽的河水与草地间,呈现出一种极近自然的郁郁生机。
用完餐后,社员们便七手八脚地收拾完,就开始合影留念。在这当儿,我就蹲在草地一垛给大家散发名片,并一一签名赠书,引起一阵莫名的兴致。随后,大伙儿各自背起包,依着先前来时的路,跨过拦河堤上的断坎,爬上山坡,往森林公园外走去。在路上,一些社员与我相继攀谈,随意地交流一些关乎文学的话题。
(为文学青年们一一签名赠书)
翻过垭口,往前走不远,就是绵阳师范学院的校门。在梓君的带领下,大家便径直走了进去,一边自由散漫地参观,一边寻找可供围坐的亭间。结果将路走了个底,却到了学院的运动场。小坐片刻,顺带又是一阵小聊,大家便回到校门口,乘车返程。到了涪江三桥处的海棕路站,我便下了车,与他们挥手道别。
与西南科技大学的学子们结缘,源自我在一年前组织的“浪漫骑士文学联盟”QQ群首期文学讲座。那次,烟水寒与刘人仁两位来自该大学的文学青年,在网上得知讯息后,就曾带着对文学的一片拳拳之心,前来聆听讲座。后来,他们都成了我的弟子,我也多次前往大学参加由烟水寒主讲的水墨书轩文学沙龙。再后来,时任百鸣文学社社长的墨昔,《守望者》杂志主编纤年,梓君等,都先后欣然加入了我的弟子团队,从而结下一份浓郁的情谊。
(与弟子之十七师姐梓君(左)、一百师姐想飞(右))
今年已上大二的90后梓君,在我的弟子中排名十七师姐,于是她就把网名由“小戎”改成了“十七”,但她的学友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她为“花姐”。就连我在离开森林公园的路上,都对她开玩笑地说,干脆你就把笔名用成“花姐”算了,这样知名度要大些,可她却不失倔犟地说,我印章都刻好了呢,就叫“梓君”。这正如我在回答一名略微显得有些青春烦恼的男生的提问时说,要想搞好文学,必须得不断培养独立的思想观念与价值体系,绝不能人云亦云,这就相当于一个人走向成熟必不可少的断奶期。
作为一个对当今文学界有所了解的人,我实难刻意摒除文学商品化、创作产业化、盗版横行不衰的尴尬境况,来一味兴致昂然地与人大谈中国文学的大好前景。无论是兴趣,爱好,还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景仰,文学都应该拥有一份她不可俗化的高洁,尤其是面对内心无可取替的抚慰。让人于喧嚣中静守,于贫乏中奋起。
这诸如人是情感的动物,多少往昔虽然随着时光的远去而沉入久远的记忆,但总会在某一时刻因了片碎的触动,而跑将出来,活鲜鲜地昭示着青春的永驻与生命的深刻,与我一触及林场的那一道道炊烟,就情不自禁地回想起高中时的那段情愫景致一般。历历在目,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