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的样子(杂文)

(2011-05-24 13:47:08)
标签:

原创

杂谈

分类: 青梅煮酒

文学的样子(杂文)
(2011年4月10日浪漫骑士文学群“相约仙海”全家福/烟袋原创摄影作品)

 

(图片/原创  文字原创/白衣书生)

 

  专注笔耕这么多年,我对文学具有不解情。这种情,就连有的作家都觉得不可理喻。对此,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文学拯救了我的人生”;用80后作家杨莹蓥的话说,就是“你把文学当作了事业”。

 

文学的样子(杂文)

(留学法国巴黎攻读文学博士的80后作家杨莹蓥)

 

  无论别人如何看,文学与人生大抵都一样,到底怎么走还得靠自己。这就如同人与人之间的远近亲疏,变化而微妙。虽然,我时常都被看作文学圈里的“热心人”,希望能够看到野火燎原般的盛景,然而人心与世事的碾转变迁,并非都能如人所愿,更何况文学的本身并非救人于水火的神灵。往往在情绪低落时,我就想起诗人烟水寒的那句话——“信仰和天才,是一个人的事”。

 

文学的样子(杂文)

(西南科技大学80后大学生诗人烟水寒)

  在文学的世界,创作的孤独如影相随。这让我不得不想到,在一些聚会之后,面对各树一帜的观点与主张,泛上心头的却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心思。虽然我是一个赞同讨论与争辩的人,但一些人的观点不得不说是非文学的,甚至是反文化的。在那时我就想,他们到底有没有搞清楚文学是个啥样子?这都没搞清楚,又何以懂得其内蕴?尤其是在看到一些作家诗人的懈怠与褪变,我就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文学的样子(杂文)     文学的样子(杂文)

               (著名诗人野川)                          (散文家怀哥)

 

  关于文学,散文家怀哥与诗人野川的说法大体一致——“在创作中,我没有去想过它的思想性”,然而这却一点都不影响他们在文学上的造诣。于是我就想,文学与宗教共通之处,就在于能够实现对人心的救赎,即便是不披“思想”的外衣,其实质也是一样。或许这一点,正是界定“门内”与“门外”的分水岭。说不定还有不少人,更乐意于坐在文学的门槛上抠脚丫,依在文学的窗户上掏鼻孔,门内的风景瞅得见,门外的热闹不错过。

 

文学的样子(杂文)      文学的样子(杂文)

            (评论家梓州情苑)                      (80后大学生作家刘人仁)

 

  评论家梓州情苑是个很自谦的人。他长期专注于时事评论,其辨析枝巧与火候拿捏,淳熟精准,少有人比。80后作家刘人仁想提高评论水平,我就建议他去研析梓州情苑的作品。虽然梓州情苑自认为其作品更侧重于新闻学而不是文学,但据我长期对《中国散文》上名家评论的析读,以及见到《中国作家》将一个访谈列入散文栏目后,就觉得对文学的界定,应该更宽松而不是更狭隘,这就如同不能只把作家协会中的人当成作家,更不能像晚清那么闭关自守一样。

 

文学的样子(杂文)

(散文家唐国春在“相约仙海”文学交流活动现场)

 

  文学的根本,说到底还是在于人性,在于人的爱恨情仇与喜怒哀乐。虽是如此,谦逊之风在不少作家诗人的身上,无时不在闪烁着诚善的晶莹。如散文家唐国春和报告文学作家蜀汉都说,他们的书里只是写了些“关乎工作上”的事,就连长篇小说处女作刚一出版就被当地省作家协会召开作品研讨会的杨莹蓥,也时常担心我会不会把她的书给扔掉。

  文学的世界,不能仅限于各类作家诗人的孤芳自赏与交手论剑,还需要更多的欣赏者与支持者,加之一些创作尚趋成熟者,皆可囊括于中,就如同佛教中言,修炼既要出世又要入世。这让我想到曾在西南科技大学水墨书轩文学沙龙上所谈到的观点一样:文学应当如水,虽时处下位,却润泽万物。而文学所要润泽的,自是人心。

 

文学的样子(杂文)

(白衣书生在西南科技大学水墨书轩文学沙龙)

 

  在这里,我认为已经不必再去多谈文学之于修身养性的妙用,无论是于作家诗人还是众多的爱好者而言。我想说的是,文学立命安身的根基就是创作,创作的本身就是触摸灵魂与抚慰心灵。这就如同不少作家诗人所说——“我越写就觉得内心越宁静”。内心宁静了做什么,就会极自然地对一些事物展开思索,而且心越静思路就越清晰。故而,很多作家诗人在一部作品创作完结后,才会感到心里被掏空了,有的甚至会产生如同分娩后的虚脱。然而,每部心血之作,都凝聚着灌注着作者所固有的是非标准与价值观念。它对旁人头脑的影响与冲击,往往会起着长期而潜移默化的作用。故而不少时候,我都会在面临各种言论与观点时,主张引导。我们不能因为一个观点的误导,就让别人去走弯路,甚或是错路。

  我也不想去大谈文学的社会担当,搞创作毕竟不是喊口号,并不是一定要披着“社会担当”的袍子才会是真的担当。在不违背大原则的框架下,不问心有愧,其中的是非曲直,就任由广大读者去评判。怕评判的人,不一定就能在文学上有大作为。只因一个“怕”心的存在,就折煞掉了其所有的“精神”。这让我凭白无故地地想起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用在此处,不知合不合适。如果不合适,就当是自省吧。

 

文学的样子(杂文)

(幽默作家帅士象主讲浪漫骑士文学联盟群第三期文学讲座)

 

  这两天,我在翻看著名评论家李建军的文学评论集——《时代与文学的敌人》。这是幽默作家帅士象向我推荐的一本书,从互联网上购得。李建军在书中把自己定位于“时代与文学的敌人”,让我不得对其长期锋芒毕露地致力于文学批评所处的孤独与悲壮产生认同,同时为中国文坛缺乏更多真正的批评而悲哀。现在不少的文学评论家,都比较缺乏批评的勇气,说是评论实为吹捧。

  好面子,怕得罪人,是中国人的通病。即使是原本神圣的文学殿堂,也概莫能外。李建军运用精深锋锐的笔刃,把一些名家作品批判得一针见血、体无完肤,姑且不说观点如何,单凭他这股敢较真勇直言的精神,就令人叹服。更何况在文学圈耳染目睹那么多年,我早对那些四下里打拱相互恭维的情形见惯不惊,所以不少时候,也宁肯去衷恳地倾听爱好者们的意见。即便是一些愤青式的非文学反文化的观点。听听何妨,又要不了命。

  如果说文学的世界是个乱世,尤其是在当下道德滑坡、价值崩溃的时代,那么谁都可以去选择旌戈铁马、笑傲江湖。功过是非,且让他人去评说。如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也说不定是当今文坛的造化。只不过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用作品说话”才是硬道理。没有够份量的作品,要想把握话语权,那纯属是瞎扯。故而,那些注重世事表象而疏于内蕴研析者,我从不敢当其为真正的作家与诗人。有人说“道”,我便说文学是求道,也是朝圣。如果说没了面对文学的敬畏,没了逐流世俗的愧疚,那再咋搞也是白费。

 

文学的样子(杂文)

(80后大学生诗人墨昔在2010年度群团年诗文朗诵会现场)

 

  我还记得初识诗人墨昔时的情形。他是西南科技大学百鸣文学社的社长。我在沙龙上叫他“社长”,他就呵呵谦笑道:“别叫我社长,那么叫我很有压力。”然而在诗歌之外,我也通过一篇《雨天》领略到了他散文的清逸,于是就慷慨地送了他一顶“帽子”——儒雅。记得这是《三国演义》中形容一代才俊周公谨的,现在送给他感觉挺合适。这似乎从某种角度上,正好应和了我的一个观点:修文,便是修心。无心之作,虽能一时浮华遮眼,但又留得下什么呢?这让我想到自己的一句话:面对汹涌而来的朋友,不开心时能想到的就那么几个。所以,或许只有“真朋友”,才是文学路上的铁骑军。

 

文学的样子(杂文)

(北川羌族作家冯飞)

 

  前几天,我去作家冯飞的QQ空间,看到他回北川祭奠孪生弟弟、诗人冯翔的日志。同时,我再次见到了作家安昌河的身影。在冯飞以前的文章中,我就知道安昌河与冯氏兄弟很交好,多年如一日。我很感叹这样的深厚情谊,或许是基于我历来认为“重情重义才是真朋友”的缘故吧。虽事隔多年,然冯翔于我心间仍是那般沉重,甚至让我当初蓦然洞破了文学圈的一些假繁荣的作派。

 

文学的样子(杂文)

(野川诗集《有一种力量想把我举起来》)

 

  野川,我认为是文学的“真朋友”。这不仅仅因为他是本土的著名诗人,而是他向“浪漫骑士文学联盟”QQ群慷慨地赠送200本新出版诗集的义举,然而更多在于我对他书中文字的解读。一部《有一种力量想把我举起来》,囊括了他五六年来发表在全国各种报刊上的二百余首诗作,首首精短而饱含深义。我与他的初识,就是他赠书的那一天。我们去了郊外的仙海风景区的岛上茶园,QQ群里去了二十余人,五部车,或诵或奏,畅怀交流。野川、诗人樱花如雪与我,都现场向朋友们作了签名赠书,以使文学的温暖广播人心。而这一幕,也被才艺出众的QQ群管理员“相信这感觉”制作成了《“相约仙海”纪录片》,并由群友清荃策划后在良居酒店的会议室举行了首映式。此前我刚得知,女诗人清歌花语的诗集《让玫瑰说话》已在本土文学界开展了研讨会,并受到多家新闻媒体的热捧,于是就建议她将研讨会的情况介绍,与首映式活动一并进行。结果由于时间不巧,而最终没能达成。

 

文学的样子(杂文)    文学的样子(杂文)
       (多栖才子“相信这感觉”)              (《“相约仙海”纪录片》首映式主持人清荃)

 

  我很高兴仙海湖之行那天,正在接受治疗的网络作家提拉米苏在弟弟八戒的帮助下坐着轮椅前来,作家红絮飞扬为此推掉了一个更重要的活动,以及作家风筝、诗意徜徉、诗人烟袋等诸多来自各级作家协会、散文学会和西蜀文学艺术院、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等社会各届文友的到会。

 

文学的样子(杂文)

(网络作家提拉米苏与弟弟八戒)

 

  或许,大家都和我一样,对文学都怀着似火的热情与解不开的心结。唯有徜徉于灿烂的阳光下,用诚挚的双手,在绿波荡漾的仙海湖上拨开一陇水,捧起来凑到嘴边,一边汲着一边笑,而无论它会不会由此成就你生命中的事业。

 

文学的样子(杂文)
(“相约仙海”文学交流活动现场/刘人仁原创摄影作品)

 

 

相关链接:

    浪漫骑士文学联盟群《“相约仙海”记录片》http://you.video.sina.com.cn/zxg97768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