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的姿态(随笔)

标签:
原创聚会文化 |
(左起:哑枝、白衣书生、提拉米苏、半溪明月、红絮飞扬)
(图/原创
但凡是文学人的聚会,都应当以文学的姿态。这既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态度,也是乐意成为真正文学人的群友们的追求。
2009年10月4日,新浪《让爱去飞翔》情感文学圈绵阳群,在继席卷全球的甲型H1N1疫情的威胁之后,再次热热闹闹地开展起了聚会交流活动,为红絮飞扬的作品荣获建国六十周年“中国放歌”文学大赛铜奖和半溪明月赴沪参加文学盛会归来而庆祝。
昨天,既是建国六十周年的国庆大假期间,又是中国一年一度传统的中秋节,也是半溪明月乘机归来的日子。当天夜里,我虽然没有刻意去看那象征团圆的明镜般的月亮,但却读毕半溪明月所著的诗集《临水而居的日子》,和红絮飞扬的获奖散文《我在弟弟妹妹的哭喊声中学会坚强》。似乎这一切,都在为这次的聚会交流作准备。
今天,天空格外晴朗。要不是艳阳正当空,我还以为已经到了深秋的时节。下午两点,我就已经坐在了成绵路家禾宾馆七楼茶园的露台上了。似乎我的早到,已经成了惯例。没过一会儿,提拉米苏就笑眯眯地来了。望着从天棚边檐斜撒在脚边的阳光,我既对她正写着的小说大加赞赏,又一起开心地聊着一席趣话。这譬如我说:米苏,你要用无上的力量感召你们寝室的六姐妹,让她们都放下手中的十字锈而投身我们的文学,再把你们学院的文学社也吸收过来。下回再到国庆时,我们群也好出个文学少女方队参加大阅兵,而你就是这个方队的队长……我每笑着说一句,提拉米苏就一边点头一边乐不可支。
正闹着,哑枝、红絮飞扬和半溪明月就相继到来。一番寒喧后,聚会就进入了现场交流状态。在谈及红絮飞扬的获奖作品时,我认为,一篇作品无论是在情节上还是感觉上,就是要“真”,只有“真”才更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红絮飞扬说,她当初写好这篇文章后,交给她妈妈看,她妈妈看了当场就落泪了,而这次在网上参赛却纯属偶然。继而,她又讲解了她的微型小说《刺耳的唢喇声》的创作背景。随后,半溪明月就前几天的上海之行,介绍了新城市论坛十周年庆祝大会、潘婷新诗大奖颁发会、鹤雨诗沙龙以及与中国文联出版社编辑接触交流的情况,让大家的视野顿时就开阔了起来。
对于文学交流活动,我一贯认为应当保持积极、大胆与互动的态度,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上,无论是与个体还是与团队交流,既要汲取别人的营养信息,又要展示自己的本土文化。
谈着谈着,不觉间就到了黄昏。正在这时,身为涪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的海阔天空,就从安县驱车急匆匆地赶来了。他落座后,就向大家分别赠送他的长篇小说《静静的安昌河》和《都市牧歌》。前段时间,不少作家诗人朋友都在网上找他“扯皮”,说还有哪本哪本小说,他还没有赠给大家。今天他带着书过来,正好给大家了愿。海阔天空一边在书上签名,一边问风雨彩虹和独立寒秋怎么还没来。我告诉了他联系的情况后,他和我就分别拿起桌上的手机,直催着那两个迟到者。
眼看到了晚饭时间,我们就离开了茶楼,走过两条街,去了五交化大楼的蜀香本色火锅店。海阔天空和我正商量着如何对迟到者罚酒时,风雨彩虹和独立寒秋就先后赶到了。于是,酒一在手,气氛的高潮就来临了……
话稠酒酣之后,大家仍然还沉浸在无尽的快乐里,不愿就此离别。于是,就一起到街上招了出租车,去到五一广场的一家练歌厅,一个劲地抒发起情感,讴歌起这世界所带给我们的无尽美丽来。小别后的相聚,既让彼此不胜唏嘘,又让大家无尽欢喜。而彼此那文学人的纯洁、诚挚与热情,如同涓涓流淌的山泉,刹时就融汇在我们这个本土文学部落的各个角落,就连举杯同庆之时,都是以着文学的姿态。
(左起:红絮飞扬、半溪明月、独立寒秋、白衣书生、海阔天空、风雨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