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诗人半溪明月《当爱成为一种信仰》(书评)

标签:
转评书评文化 |
分类: 综合专辑 |
(图/网络)
当爱成为一种信仰
半溪明月
“我早已把爱,作为了信仰。”这是绵阳作家协会员张小刚新近出的情感散集《骑着骆驼去看你》自序里的首句。一个把爱上升到信仰高度的人,他写出的文字会是怎样的呢?文字中会包含多少爱?会文如其人,像他的笔名白衣书生一样,飘逸,翩翩,充满古代文人秀才浪漫的情怀?抱着这样的目的,我仔细阅读了他集子里的一百多篇文章。
我们知道,爱情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诵唱的一个亘古题材。而文人笔下的爱情含蕴广泛,不只是男女倾慕之情,它还饱含友情、亲情、对大自然,对植物、动物亲善之情,也许还应延展到一个人内心的孤独之情。“爱,是大无形。爱,是情感的白光。它包含了太多不同种类的情感,只是由于我们的懒散和糊涂,才用一个简单的词将它们统统打发。而艺术就是三棱柱,它把各类情感书房出来,然后让它们旋转。(《爱的自然史》——戴安娜.阿克曼)”读完张小刚的集子,掩卷而思,那一个个美丽故事,就像附着了灵魂的轻烟,游丝一样,一缕一缕的从纸面透将出来,湿润你的眼眸——我看见一份孤寂在微笑。
书中,张小刚以抒情的笔调,饱蘸浓郁的情感色彩,为我们描摹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情感故事。这些故事,单独成立,女主人公各不相同,而男主人公是唯一的“我”。我不知道作者虚构的这些故事,有多少现实中的影子,但要烦劳动神去读这些暗含着悲情情节的故事都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常听他说,夜深人静,一个人在灯下写文字的时候,会沉浸在自己营造的故事情节中痛哭流涕,不能自拔。看完他的文字,你会知道,他是真正把自己融入到作品中,用自己的全部情感的倾身写作者。我想:一些好的文学作品,无不是倾注了作者的心血和情感的写作。如果缺少了作者生命情感的参与,那只能是文字的匠人,缺少鲜活的生命力,从而缺少打动人心的美好情愫。
因为孤独,他营造的故事都有美丽的女孩,也因为孤独,他让这些美丽的故事不圆满,保留缺憾,弥漫一种凄绝的美和善良。在他的故事中,没有怒怼和埋怨,有的只是一份善解人意的祝福和一份对爱永远的希冀。看这些文字,你的心会充满宁静,会对人世有份了然于心。对人对事,充满爱心,爱,永远是他称赞的主题,是他永恒的信仰。而支撑这些爱的是他的大寂寞。“寂寞就像一种传染病。”“一阵莫名的寂寞边突奔而来,紧紧地罩顶着身边的这个世界。似乎,我变成了一直可怜的蚕蛹,面对着层层厚实而无形的茧的缠缚。于是,我所有的感觉与思绪不再飘逸,而只是停留在忽然散落的一地苍白与落寞。”(节选内文《忽奔而来的寂寞》)他的文字中无不透露出寂寞,优美飘逸的文字,如“纤细的柳条,正在迎风轻拂。”那是他的寂寞在唱歌。
他的文字也是对爱的不断回顾和反思,在一些爱情磨难的褶皱上,他对爱的哲思和睿性的话语熠熠生辉。“那些你所认为对和正确的东西,根本就是一种天真,一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结果。”(节选内文《或许你是对的》)而在另一些篇幅里,全篇都是抒情的文字。 “你在我的眼前,已宛若一朵初开的桃花,甜甜的笑,红红的脸……直到一天,我俩又悄悄地溜去树下,任月光散漫你的衣裙。你仰起可爱的小脸,看到的只是我那两眼暖暖的迷醉。”(节选内文《我在这里等着你》) 没有故事情节,轻松、激扬,对爱的憧憬和想象在文字中飞翔。
(作者半溪明月近照)
作者简介:
本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