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先锋诗人周伦佑文学专题讲座之后引发的思考(杂文)

(2009-07-03 13:59:44)
标签:

原创

文化

分类: 青梅煮酒

在先锋诗人周伦佑文学专题讲座之后引发的思考(杂文)

 

(图文原创/白衣书生)

 

  我历来认为,一个作家在创作之余,应当多参加一些文学界的交流研讨活动,是有助于中国文学发展繁荣的大好事。而2009年7月2日这天,我有幸前往绵阳市文联的“西部人文讲坛”,现场聆听了由市文联秘书长杨荣宏主持,北京大学后现代主义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非非主义创始人、先锋诗人周伦佑教授主讲的《中国当代文学何处去》。现场坐满了绵阳文艺界以各类作家诗人为主体的人士们,囊括了老、中、青、少等诸多年代,现场气氛甚为浓郁。这是我首次参加的文学专题讲座活动。

  周伦佑是一位身材较瘦的老人,戴着一副窄边眼镜,为人谦逊,说起话来笑眯眯的,具有中国传统知识份子的典型特征。在他那诿诿道来的讲座中,让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走向有了大致了解。更让我感到兴趣的是,他既提到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张承志,又提出了对鲁迅文学精神和“百家讲坛”的深层次思考。这让我再一次深深感到,作为一个立志于文学创作的作家,一定要有自己成熟的思想,缜密的思维,独到的视角,衷恳的意见,而且还应当具有一种不落俗套、勤于钻研的学者风范。

  在对于“中国当代文学何处去”的这个问题上,他提出了三个结论,其中之一就是“面对深层”。在他看来,所谓面对深沉,就是在创作时要写出文章的那种真实性,反映社会的真实生存状态。在这一点上,我自以为比较契合自己一直以来习惯于以第一人称来写作的风格。这就如同,不少朋友在读过我的文章后,首先就说感到我这人很真,平常别人不大敢说出来的话,我敢说出来。当然,这是不少朋友对我的文章所持的褒扬态度,但我却时常不无深刻地看到,自己文字中那些还真实存在着的不足,甚至在遇到个别作家朋友的夸奖时,自己居然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冷汗直冒。因为我非常清楚,那是他们对我的衷恳鼓励。在这样的鼓励面前,我会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从而促使自己去以更为严谨和更为深刻的态度来面对写作。

  “面对文字的敬畏”这句话,周伦佑在讲座中有讲到,而我在散文集《骑着骆驼去看你》的后记中也有写到。我想,这应该不算是一个新观点,但却应当是每个作家和立志于成为真正的作家的人,在创作过程中所应持有的态度。如果不这样,作品的浅薄化、粗糙化甚至是低俗化走向,就更会显而易见了。实际上,在我看来,不少具有一定文字功底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是完全可以提高更快、进步更快的,但就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认识还不是很深刻,从而被一种孤芳自赏、自我陶醉的情绪所羁绊。我一般在读自己的文章时,前三遍可能会有这种感觉,而后越读就越是感到汗颜。这就是我在写作之初喜欢听到别人的褒扬,而后却更乐意于从他们接下来提出的不同意见中进行反思。

  不过,在体现文章的真实性这点上,我认为并不是就要去完全追求真实。既然是文学写作,那自然就不能脱离文学写作的规则和技法,而且还要认真把握好表达的角度与寸度,不能仅凭自己的固执己见就去搞得不合时宜,从而削弱或失去它所应具有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我之所以要来专门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中国人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思维上,太容易去犯一些不左就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错误。在历史上,这样的教训还少吗?

  记得,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过关于纪实文学与虚拟文学之争的问题。我认为,不同模式、风格和潮流的文学创伤,都是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环境来进行品读和评价的。每个作家都要尽可能地去避免,那种今天说这种好明天又说那个好的情况。这就如同有的作家在当前这二十一世纪之初大力推崇纪实文学,而恨不得把虚拟文学赶尽杀绝的做法一样。如果真是要去这么做,那在中国文学界的草地上,今天你割一茬,明天他烧一把,那么以后这里到底还会剩下些什么呢?这到底是每个希望中国文坛大力繁荣的作家,都需要去引起深思的问题。

  不觉中谈了这么多,我想都是缘于听了周伦佑的那场讲座后自己所引发的思考。对于这些文字,不敢枉称成熟,就当是和文友们一起交流探讨了一把吧!

 

 

在先锋诗人周伦佑文学专题讲座之后引发的思考(杂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