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中国人的怀古情结”说开去(杂谈)

(2008-11-30 12:49:37)
标签:

原创

文化

由“中国人的怀古情结”说开去(杂谈)

 

(图/网络  文学原创/白衣书生)

 

(此文于2008年12月1日被《中国作家网》刊载)

 

(此文于2008年11月30日被缘起缘落的情感驿站推荐至新浪草根名博首页)

 

    记得在两个月前,我不知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则评论,说是中国人具有浓重的怀古情结。现在细想起来,还真象那么回事。对于这些体会,就我而言,更多的是来自于对中国文学的品读。有时,我也不免会落下这样的感叹:当今中国人的怀古情结,到底是与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化背景紧密相联的。尤其是对于文人而言,如果没有象样地读过几本讲述前朝往事的书,那一定会在不经意间就受到他人的轻视,有的甚至是无礼的蔑视。说到这里,让我不由得想起那位前几天跳楼而亡的重庆女作家来,据说她就是因为去某地参加笔会时遭受到了他人的嘲讽所致。说到这些,就让我莫名地感到了悲哀:中国的文人到底怎么了?前段时间是知名诗人海子,近来又是这位年轻的女作家,在此之前我还听说过一位诗人,大概是叫什么梧桐的吧!

    中国人的怀古情结,似乎更多是来自于那些古典文学,或是记述历史的典传和考古资料。这些对我而言,似乎还较为薄弱,不知就此下去会不会发展成为中国文人中的异类。实话说,我还真是颇为担忧的。就如同前些时候,那些作为文坛新生力量的八○后,继而是九○后,总是难免会遭到一些这样或是那样的议论,有的甚至是从他们的文字一路议论到为人。实话说,有些议论似乎并不是太礼貌的。我想,如果没有说错的话,这应该是由于他们的怀古情结不够所造成的吧!为什么这样说呢?至少他们是不大懂得一见到类同前辈的人就去打拱作揖的,反而还要去提出一些“不合规矩”的大胆论调。于是,他们中有的人便自然而然的被指成了异类。由此来看,那些中国人的怀古情结,似乎更是一种对论资排辈的讲究,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明下所形成的“规矩”。对于这些规矩,实话说来,更多的只会造就出一批又一批人云亦云的“大一统”。

    如果真是照此发展下去,我想中国的文化界甚或是文学界,可能就不会有太多的朝气与活力。不过,事实上却并不是这么回事。不信,你可以看看当今那些众多文学刊物的征文启事,上面一般都会在醒目的位置上标明“挖掘文学新人”一类的字眼。对此,我是持高度赞同的态度的,同时也少去了对那些可能存在的“规矩”的担扰,至少中国人的怀古情结并没有去发展成为我所担心的那种状况,可能仅仅是对于“古典美”的一种淡淡的留恋与不舍吧!人活着,到底还是需要去面向未来的,包括中国的文学。未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是个广阔的想象空间,都会充满无尽美好的希望与向往。所以在很多时候,我更赞同那些能够一直保持“向前看”的人生态度,毕竟未来才是我们所要去发展的空间,所要去经历的岁月。我们对过去的遗憾无法弥补,但却不能对未来的期望痛失责任。

    于是,我就在想,无论中国人是否具有浓重的怀古情结,都不要再去发生类同文人自绝的悲剧了。尤其是我们这些八○后和九○后的文坛新秀们,更要去主动担当起对中国未来之文学的策划与填充。坦然地一路走去吧!不经历一点风雨,那是不可能的。

 

 

由“中国人的怀古情结”说开去(杂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