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写就放下笔(散文)

标签:
原创文化 |
分类: 行云流水 |
(图/网络
人生,在很多时候,似乎更是一场行色匆匆的旅行。无论荣辱喜悲,都将随着岁月长河的漫漫流逝而烟销云散,声色褪尽。然而,却只有那质朴而简约的文字,才能给那曾经的经历和感念,留下一道浅显的青痕。
我现在已无法做到,去消除那对文字愈发浓厚的敬畏。不想写就放下笔,去外面那清凉的初冬的夜街漫无目的地闲走,直到想回家时。华灯的闪烁,泛着漠然的冷,找不到暖意。匆匆过往的三三两两的人群,怎么也听不见那惊喜的“老乡”的呼喊声。原来,这个美丽的夜的丽人,却已是这般地萧瑟,凉意透至骨髓。
走过了几条街,我明白已经到了必要的迂回,便畏缩着右拐,过上一两个街口再右拐,就可以回到先前的出发地,家。那是我十八九岁时常干的事,寂寞地孤独着行走,却至今都仍还没能把这人生的悲欢离合走尽。
在走着时,没法去写那些令人敬畏的文字,但我知道,却可以暗自酝酿与读书。我的脑海里,何时又不在暗流涌动,或是浪涛呼号呢?幕色已深,不是可以边走边看书的好时节。如若换了白日,倒也会偶尔拿着本书,顶着烈日,边走边看,不察觉间便撞着了人,再一抬头就到了掏钥匙攥门的地头。或许,那般光景,是清逸而平和的欢愉,是单纯而温暖的享受。
向右拐,走几步,便看见这城市里最大的新华书店却还门庭洞开,惊讶地扫了扫门墙外那块在阴暗中依然锃亮的铜牌。待得出来时,收银的女服务员一边扫着书背一边说“八十二”,而且还没有小袋子。于是,我就把那三本可怜的孩子依旧夹在腋下,匆匆隐入了夜色的河流。
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便是翻开扉页,依次写上购买的日期与城市。真不知道这么做有多大意义,不过却可以在日后目光触及时,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往日。事实上,很多时候都是一片混沌,没有半点痕迹,然而我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无论是为了迎合中国文学的怀旧,还是杜撰往事的成果,这似乎都无碍于岁月安静地流逝。无论是这《博客时代的爱情》之男人或女人缘,还是那本《2007中国微型小说年选》,却终将逃不过躺去枕边伴我入眠的命运。
不想写时就放下笔,一边斜靠着床头一边逐页地舔食。把那些尚还散发着墨香的文字,吃进去,消化掉,在某个偶然的时候,再在那噼叭作响的键盘声中,随意地流泄。我到底未曾去想过,看过多少就一定要记下多少,得者自得吧!于是,我想到了历史,想到了地理与矿产的数据,总是会让我的文字时常打嗝,从而让那看似一路的闲淌,顿时少了几分自然生产的快意。
莫非这便是人生?莫非人生就是这么个吃进去,消化掉,再流泄出来的过程?还好,还有文字。待得它日化作黄土冢,让那人生旅途青痕不灭的,却依是唯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