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网络
文学原创/白衣书生)
说起午后的阳光,的确是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此时,它就在我窗外。我没有刻意要去发现它,然而那该死的不知羞耻的高声鼓噪着的蝉鸣,却让我回头看到了窗外的阳光尽泄。如果用温暖一词来形容的话,这应该不能算是贴切的。因为这虽近中秋的气候,尤其在午后却仍是热躁。于是,我便不得不对早晚之间那阵子难得的凉爽而倍觉由衷会快意。似乎,那才是我所一直钟情的秋韵。
一说到热躁,我便感到愈发难以克制,写作时所必须的沉静却是此时变得那么缺乏底气。不过,看到了阳光,却又让我感到了光明,感到了它在我人生中的不可缺失和期望无尽。然而,如果从个文人的角度来看,我所需要的光明它又会在哪里呢?会不会就象这窗外的阳光一样,已经照耀在了我的身旁?
在近来的日子里,我除了不知疲倦地笔耕之外,就是与编辑们谈着他们的刊物和我的作品,从而让我懂得了更多关于图书出版的知识,也让我看到了当前文学发展的低迷。我想,又有几个作者不想让自己那精美的心血文字变成铅文呢?然而那居高不下的出版费用,到底成了制约梦想成真的瓶劲,从而让他们的那片痴心大多又无奈地复归于了渔野。在这样的无奈面前,大抵我还不能算作是个善于沮丧的人,仍还可以节衣缩食地选择去出上一两部合集。尽管刊文篇幅不多,但所承担的出版费用倒也显得略为经济。于是,出书梦,作家梦,便成了不胫而走的看似时尚的名词,然而我却只是感到其中的无奈与清凉来。
至于如何才能成其为作家,我似乎还不是很清楚。不过,我却了解到出上几本书倒象是个硬条件,不然即便你是文曲星下凡,那又能如何?这让我自然而然地想到:莫非,文学的发展还真成了专属于富人和名人们的优雅消谴?或许,我忽然而生的这种想法,到底是不够妥当的,也颇失敬意。然而,我却又不得不想起曾经在阅读了《儒林外史》后的感受来,为了远避文人的清贫与悲哀,到底是把笔一放就是十多年。至今我都没有弄明白,这到底会是不会是场错误?不过我想,这重拾笔头的几年来,却让我颇为充实和欢愉。以后既便是再遇到什么困难,我想我都不会再去那样冷漠了。或许,这正如我所说过的那样,要用手中的这支涩笔,去把自己的人生写到生命的最后那一刻。
说到这里,一股子热躁再度涌入了窗来,让我不得不赤裸了胸背,又去啃了块桌上的甜梨。然而,当我做完这些后,窗外那先前耀眼的阳光,却已经淡下了几分来。然而正是那股子热躁的来临,使得我这头脑中的、指尖下的文字们,一时间便凌散了起来,虽经努力,却仍难自然成句。这让我想到,莫非是刚才说了些轻佻不敬的言语,才招来了如此一袭?不过,这应该不会与那午后的阳光有着什么关联吧!我想,当今文学上的发展,即便是偶有低迷,也应当不会影响到未来光明的来临,正如这秋日里的午后阳光一样,说不定还会让人去自然地想到诗意一类的东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