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川中学之行——绵阳地震抗灾随记(十五)

(2008-06-16 21:04:33)
标签:

爱在中国行

地震

四川

绵阳

抗灾

随记

文化

分类: 行云流水

北川中学之行——绵阳地震抗灾随记(十五)

(代捐人白衣书生与北川中学周主任及部分受赠学生 /北川中学教师摄)

(前排左中:白衣书生  前排右中:周福勇主任)

 

(图/原创  文/白衣书生)

 

    2008年6月15日,父亲节。

    中午刚过,好友阿波夫妇便应约驱车前来,帮我一同将两箱文具搬上去,便往位于绵阳郊区的长虹公司培训中心内的北川中学帐篷学校一路驶去。

    这批文具共计99份,是沈阳网友飘游在半个月前从北京邮政快递过来的,希望能够直接捐赠给灾区的学生们。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便从QQ群里接下了他的委托。对于这份遥远的爱心,我们每个身在灾区的人,都应当伸出同样的关爱之手传递下去的。想起收到这两箱文具后,由于唐家山堰塞湖溃坝的紧急避险和连日的紧张工作,直到今日我才有空来安排时间办理代捐的事,心里颇为内疚。

 

北川中学之行——绵阳地震抗灾随记(十五)  北川中学之行——绵阳地震抗灾随记(十五)

(飘游的朋友向灾区学生的深情寄语 /白衣书生摄)

 

    我坐在汽车的后排,他开着车子在街道里七扭八拐的,约莫半个小时光景,便到了我们的目的地。下车一看:长虹公司培训中心的大铁门关着,里外都是密密麻麻的学生。我便挤过去,等到隔着栅栏里负责接待的师生一有空,便忙着凑上去说事。一位戴眼镜的青年老师问了我情况,当即就给领导打了电话过去,然后便给我指了进去后的路线。

    好友帮我从车上搬下纸箱,刚走到大门口,就被两个老师叫来的十四五岁的男学生接了过去,一路扛着带我前往北川中学办公室。一边走,我一边和他俩极温和地聊着。他们问我,这箱里是什么东西?咋这么重啊?我笑着回答说:是文具。他们哦了一声,便又回答着我关切的问话。

    到了后,学生们放下肩上的纸箱,给我指了要找的老师。那位中等身材同样戴着眼镜的中年教师,正用手机通着电话,见学生带着我过来,想必他是早就知道了的,便向着我礼貌地点着头。电话一完,我便向他讲明了来由。他便热情地与我交流了捐助人意愿和手续办理等事宜。随后,我便给身在外省的飘游打了长途电话过去,告诉他需要如何办理捐赠手续的事。在征得他的同意之后,我便与校方开始履行捐赠。

    这位负责接待的老师,正是北川中学办公室的周主任。地震灾难突袭之际,在他刚一冲出办公楼时,便亲眼看到庞大的教学楼在他面前是如何瞬间之间坍塌成为一片废墟的。他那才十岁的女儿,当时正在曲山镇上小学五年级,却也在这场无情的灾难中了无音讯。这些,都是在后来我们的交谈中得知的。

    在那到处都堆放着来自不同地方的捐赠物品的临时办公室,他给我当场开具了校方接受社会捐赠的收据,并按捐赠方的意愿通知着学生们前来接受飘游捐赠的文具。学生来了后,周主任便把我手中的那个飘游随着文具一同寄来的精致小皮本放到办公室门口的桌上,然后让学生在上面一一签名留言,然后再由我代表捐赠方现场分发代捐的文具。飘游当初委托我代为捐赠时,就曾提出个小小的要求,希望受捐的学生能在本子上签名,以给他朋友那才8岁的女儿芊芊留念,在满足小女孩关爱灾区的迫切愿望的同时,也让她从中受到教育,从而更好地发奋学习和健康成长。

 

北川中学之行——绵阳地震抗灾随记(十五)

(北川中学出具的接受捐赠的收据  按飘游意见隐去其真实姓名 /白衣书生摄)

 

    学生们陆续在桌边埋头签着字。我站在他们身旁,看着这个个黝黑而瘦弱的身影,无尽怜爱油然而生。老师们见我一直站着,便几次好心地叫我去办公室内的椅子上坐,我都一一微笑着摇头。当时我就在想,在这群刚经历了人间苦难的师生面前,在这些明确得知都是从学校楼体的废墟中扒救出来的孩子们面前,我就这么站一会儿又有什么呢?我所付出的,与他们所承受的无尽惊恐与巨大苦痛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我就想这样近距离地看着他们,看着他们那个个深深掩埋着内心苦痛却看似淡淡微笑着的面容。我的心啊!就象被只无形的手,狠命地揪着,莫明地悲哀着难过。然而,我却静静地微笑着,面对每个从我手里接过文具的中学生那轻轻的“谢谢”声和那一次又一次的点头致谢,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说着“谢谢你们”的话。是啊!我们的确是应该好好谢谢他们的,他们用那瘦弱而单薄的身躯是如何地艰难地度过这自“5.12”大地震以来的日日夜夜的啊!或许,彻夜的泪流一直都在无情地伴随着他们那突然间便失去了父亲和亲人的年少的心。是的,能够这样勇敢地坚持着活下来,对他们而言,已经极不容易。就象周主任在和我交谈时由衷地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感谢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爱。没有他们,我们是无论如何都挺不过来的!”说到这里,他眼里已经潮湿一片。随后,他便随口问那群学生:“你们谁是自己跑出来的?谁是从废墟里救出来的啊?”现场除了一个女学生说是刚跑出教室门口楼便垮了之外,其他好几个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他们是被从废墟里救出来的。听到这些稚嫩的声音,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就连脸上那原本的和善的微笑,在那一刻也早变成了莫明的僵硬。或许,莫明的哀痛正在我的心底肆然地漫延,就象有个无比饥饿的魔鬼,总想在这倾刻之间便把我给彻彻底底地吞食掉似的。

     这群正上着中学的孩子们,一到桌着拿起笔来,就写个不停。我时常都怕他们累着,便微笑了说:“简短点吧!没关系的。”然而,尽管我这样说了多次,但他们中到底还是少有人听我的,只管埋着头沙沙地写。我知道,此时此刻在他们的心里,一定有着很多很多的感念和话语,想要对来自天南地北的每一份给予他们无限温暖和关爱的人说。看着这样的景象,一位原本一直在办公室里忙个不停的瘦高个子老师,也禁不住拿出相机,走过来不停地拍着,拍着。

 

北川中学之行——绵阳地震抗灾随记(十五)

(受赠学生现场留言/北川中学教师摄)

 

    在学生签字时,周主任一直都在旁边站着陪我。尽管在他面容之上泛着浅浅的微笑,但我却看见他那深邃的眼底,却是沉甸甸的悲哀和着伤痛。

    在这并不热烈的交谈中,我问起他那些关于网络报道中的数据,结果与他在现场所看到所了解的,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就连北川中学教学楼到底是不是5秒垮掉的,他在作了认真地回忆后说,的确只有5秒钟时间。我又问起目前北川中学师生们的情况,他说:“现在全校师生所有的费用都是由长虹公司承担着的,所有幸存的师生们,至今都没有谁交过一分钱的费用。”说到这里,他禁不住对长虹公司的无私付出表达出了无比诚挚的谢意。当我问起学校重建的计划时,他说:“学校重建需要三年时间,得等北川县城选址定下来才行。在这三年里,全校师生还会继续呆在这里。”随后,他又给我介绍说,现在这里的1500余名学生中,大概有200—300名都是在这次地震灾难中失去了双亲的。后来,我给他谈起河北网友木瓜曾经想联系他们,以向学校捐赠优质教学楼的事。他说,现在已经有山东给学校捐来了一批活动板房,用以学校办公和教学,质量都挺不错的。我问这批板房将建在哪里,他向前指了指说:“就这前面的一片平地上,也在这个大坝子里。”我一边告诉他,很多网友都非常关心北川中学的重建和全校师生的处境,希望知道目前最为需要的是些什么东西。他想了想说:“目前对于全校师生来说,最为需要的主要还是办公用品、学习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这些东西看起来不是很值钱,但却是很具有实用价值的。”当说到网上报道的个别人乱用救灾款项受到处理的事时,他极为气愤:“这样的人简直是没有良心!他们哪里会知道,有时那些看起来只有一点点的钱和物质,往往就是能够救命的!”

    很多时候,我都禁不住想向身边的学生们问下他们的情况,但到底还是忍住了。我想,他们自这无情的苦难开始以来,已经被很多的媒体关心并采访过了,现在再问应该只会是一种不轻的打扰吧!后来,在和周主任谈话时,我清楚地听到办公室里的老师们说着为什么要拒绝记者采访的事,从而得知有的学生在面对新闻媒体频繁的采访,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心理阻抗。那些记者们,老是问这些被采访的学生,当时是怎么样怎么样的,一遍又一遍地让学生去勾起地震灾难来临之时那无比惊恐和痛苦的回忆。

    大约用了一个多小时,前来接受现场捐赠的学生们终于签完了名,老师们便热情地邀我一起和部分受捐助的学生们一起在办公室前面合影留念。想着我对这些大难不死的师生们只是尽了些微不足道的绵薄之心,我也一再说这应该感谢捐助校方的飘游一家人。但终拗不过老师们的热情,这让我很高兴,但在面对镜头时却怎么也笑不起来。毕竟,沉重的灾难刚过去。对他们来说,内心的苦难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延续,说不定就会是漫长的一生。

    代捐之事完成后,我终于疏了一口气。在与周主任握手道别时,我留下了自己的联络方式,并表示目前已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热心网友在想对北川中学进行爱心捐助,以后再受到类似的委托,我都会与校方及时保持联系的。周主任听了很高兴,并代表校方一再表示感谢。我深知,此时的他们此时的心情,并不在乎社会热心人士给予捐助的多寡,而是这一片片来自天南地北的同胞们的殷切关心,将一路支撑着他们坚强地活下去。或许,这一点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最为重要的。

    阿波夫妇早已候在校门外的汽车里,我一坐上去,望着车窗外不断掠过的帐篷和灰色的房屋,脑子里却一直浮现着周主任和那些在汶川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无尽苦难的师生们的神情。我想,在今年今天的这个父亲节,我到底是做了件让自己觉得极为欣慰的事。这样的一天,对我而言,是极有意义和价值的。想着原本应邀计划与我一同前来却在出发前始终打不通电话的两名本地网友,我甚为无言。或许她们的顾忌和考虑是对的,但可能只是针对她们的个人而言。我没有兴趣再去想着这些事,只是想着在网上还有哪些社会捐赠和爱心关怀需要经过我的手里传递,才能更快捷更准确地到达这群苦难的师生们面前,从而让他们于深深的痛苦中振作起来,坚强地面对这无比孤独的人生。

 

 北川中学之行——绵阳地震抗灾随记(十五)

(受赠学生现场留言 /北川中学教师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先生的话
后一篇:初恋的心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