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网络 文/秋枫)
从事现在目前的工作已经十余年光景了。说起这事来,自己当初也算是半路出家吧!此前,我曾在城市的一家公司工作。
人,随着社会阅历的不断增长,总是难免会时不时地生起些感念来,杂草似的,只管在这些个平淡的日子里疯长……
在当今这个“理念决定发展”、“概念决定市场”的社会发展新时期,当“拓展理念”和“销售概念”已经成为时尚,我甚或是我们,又在思考着些什么呢?
很早以前,曾经有位基层领导说:“来,先喝酒,空了谈工作。”那时的情形,尽显豪放,令我至今难忘。在公司时,大家随时谈工作、谈市场、谈理念,都是些家常便饭的事,自然、快乐而极具成就感。然而十多年来,随着不同工作岗位的转换和历练,让我的思想不断地走向着成熟,也时常暗地里审视着自己,检讨着自己的不足。或许,在企业时需要的是“攻”的意识,而如今需要的是“守”罢了。
我们时常不难听到,有领导说“我们要守住安全稳定这个底线”,“我们要保住在上级领导面前不捅漏子”云云,说实话,这的确都是些由衷之言,很为实在。在平常,我们也往往忙于在工作中守住不挨批,守住不受罚……或许“守”,在当前的工作中,已经成了绝大多数人的思维习惯。从工作实效来看:不会防守的人,不能算是个负责任的人;不善于防守的人,是成不了骨干的。
不过,有时我也在想:难道我们的工作,就只能是一守了之吗?
去年,我看过部片,叫《墨攻》,其中所讲就是在铜墙铁壁般防守下谋攻的道理。尤其是在事关生死存亡之际,善守奇攻者往往就成了事关成败的关键。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何种行业,我们在对人才与骨干的培养上,不能仅仅停留在对“防守”意识的无限度强化上。如果只是这样,只是一味地着力于施压和批评,是极容易让人产生思维惰性与心理疲劳的,从而削减他们对工作的激情,那他们的工作只会日趋变得被动和狼狈。由此可见,在工作中给予他们尤其是基层一线的人太多的压力与批评,应该是不太适合的,应该是不符合“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理念的。所以,但凡是涉及对人的教育管理的工作,都应当“以理念为先驱”、“以信心为动力”,都不能是为了管理而管理,为了防守而防守。类似这样的道理,但凡是略为具备点历史常识的人,都应该是明白的:什么用兵之忌,什么是决胜之策。
我和许多人一样,是个三国迷,放开点说,更是个喜欢掂摸古代战事的人。尽管自身并无八尺铮铮铁骨,也无半滴锦囊妙计,但却仍会忍不住要去对那些个“金蝉脱壳”、“驱虎吞狼”、“围魏救赵”、“暗度陈仓”等事,拍案叫绝不已!
或许,有人会说:你啊,真迂!现在都什么时代了?怎么还把那些个陈芝麻烂谷子的冷兵器时代的东西拿来咀嚼?而且还那么振振有词!
然而,笔者虽胸无大志,也无过人本领,但却咬定了凡事均须向古人学习的理:但凡是有志之士,均应到历史的长河中,去汲取营养,去升华智慧,去陶冶情操,去洗涤思想。
做人,尤其是做涉及到人的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如果不明白“道术之理”,不清楚“攻守之策”,进退无章,本末倒置,那终究是会不利于工作、不利于发展、不利于大局的!
攻守之道,重在于智,取于谋,而非勇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