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家

(2007-10-05 10:20:52)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随笔/感悟

回家
 
(图/网络  文/秋枫)
 
    终于回家了,我迫不及待地走进这个城市,走进家的熟悉的气息。一进圈子,我立即给圈友们留了言,在我们这个共同的温馨的“家”,迫不及待地告诉大家这个喜讯。
    回家?这会是怎么样的感觉?要把它说清楚,似乎我也有些茫然。
    记得,五年前的那次为期两个月的公差,刚一个月,我就再也不想在外面到处跑了,心里只有一个强烈的念头,就是回家。不管怎么样,我只要回家,并不是因为贪图在家的安逸。有时,那种对回家的渴求,真是一种难言的煎熬啊!
    前几天,和有的同事聊起,或许“回家”是每个人心底的宿愿吧!无论这家是如何简陋,或是如何地不起眼,但那种无比温馨的感觉,却无以替代。比如那些“海归”们,也许就是最好的说明。
    不可否认,有的朋友的家,事实上并不完全那么清静,或许有着不少丫丫叉叉的让人烦心,末了还不得不扪心自问:“这难道就是我的家吗?真是见鬼!”这时,往往独立出去,建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居所就成为了可能,或许根本就是一种渴求。我在青春年少时,就早早地有了这种经历,
    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把心停下来,静下来,摆上书桌台灯什么的,还有那些新旧不一的书籍,在进门的墙上贴上《陋室铭》,再之是《岳阳楼记》,最好再弄点音乐什么的,让茶香静静地飘散在这个还是陌生的空间,倒上床去一阵地酣睡,直睡到有了暧心的气息,再在夜色中久久地凝视,外面这个漆黑的世界,感悟自我的存在,是如何真实。
    那段年月,我是个极自强也极重诺的人,无论处境或是心情如何,形象始终都保持着纹丝不乱的,不只是受到朋友甚或是同事们的敬重,就连他们的家人见了也会给出不低的评语。然而,长期信守诺言的那绷紧的神经,却让人太累太累。于是,我开始了失信。第一次,是和三两个曾经在一家公司的朋友约好了一起聚,我刻意没有去,让他们知道我也是个会失信的人,一个平常人,不再会一秒不迟地去践行任何一个约定,我不再想背负他们的期望太多太沉。我的坚强、果敢、自信,总是让他们对我充满信任,甚至不知觉间还会夹杂着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和对人世间的渴求。太累了,我。不想再做那个高大无比、坚不可摧的人,不想再让他们永远学不会孤独地单飞。我不再是那个冒着狂风暴雨,浑身湿透,盯着手表,一路狂奔着赶去,见面就抬腕看表说着“还有十秒”的人。于是,我渐渐地不再重视朋友们中的杂事,不再意气风发地讲些类似教化的东西给他们听,不再让他们将自己对人生的无限渴求,向我寄予。因为,我根本就是个平凡而又普通的人,我需要他们更加坚强、更加自信,但这更需要他们去学会孤独,并在孤独中独立地面对这世界的风雨跋涉。
    两天前,一个妹妹过生日,私下里她对我说:“我知道你想让我很能干。”听到这话,我很为她的理解而感动。是啊,也不知道怎么的,我总是希望身边的朋友或是同事都是“能干人”,都能成为真正的“精兵”与“强将”。这在朋友中,可能就更加突出:表扬得少,苛求得多,有时甚至会为他们偶尔的情绪化而不留情面地批评。但我们依是那么地要好,尽管我已不再要他们对我太多太重的信任。
    在我生日那晚,我叫了几个老朋友和我的家人一起聚,第一杯酒时我要大家一起敬我已年迈的母亲,有的有些诧然,我就笑着大声地责问:“难道还需要重温当初的‘誓词’吗?”桌上顿时一片笑声,在笑声里一起向我母亲敬着酒。结果,把我母亲给闹得,惶惶的直笑,不自在。
    我就是这样地喜欢在朋友们中间扮演着“哥哥”的角色,看来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怪不得在我十八岁那年,就会有人一再地问我是哪个部队上下来的,我一再否认别人也不信。
    很是怀念和朋友们一起度过的那些难忘的年月,那时的我们何曾不是在共同建造着一个心灵的家园呢?在我们痛苦郁闷时,在我们快乐欢笑时,一起相互理解、相互激励,有时感觉并不亚于那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啊,他们中很多人,都时常会给我聊起这么多年来,很想回到当初那“家”的感觉。随着我的“走失”,他们就再也找不到那个“家”会在哪里。有时,我也会因此而内疚,但我却更感欣慰,因为他们都已变得坚强,都能勇敢地面对着这人生的风和雨。
    事实上,这几天,我也想家了,尽管仍不乏坚强,但却很疲惫。我会用心地来品味,这“回家”的感觉。
 
 
回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