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木子绝句一千首》后记

(2023-12-11 14:40:33)
标签:

木子绝句一千首

后记

刁节木

二00四年十二月八日

巢湖之滨柳荫堂

分类: 柳荫堂近稿

《木子绝句一千首》后记

《木子绝句一千首》后记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几年的诗稿整理,虽觉得有些漫长,但再回首,转眼间也就过来了。今天,《木子绝句一千首》终于脱稿了,此时此刻,心情的确轻松了不少,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几年来,不少吟师和诗友在闲暇交谈时,总是劝我,写了那么多诗,集中一下吧,出个诗集多好。因考虑到诗词质量不高,总是懒惺惺的,几次拿起了诗稿却又放下了。但考虑到近几年来,外面诗友一本本诗集就像雪片一样飞到我的案头,并索要我的诗集,心里常觉得忐忑不安。这样,考虑来考虑去,还是下了决心。

 我创作的第一首七绝是在1976年,那时高中毕业才两三年,当时在家务农,单调的农活使人感到特别的寂寞,怎么才能找个方式消遣呢?学着古人诌诌歪诗吧!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习作了第一首近体诗。虽然现在看起来根本就不是诗,可就是这迈出的第一步,使我和中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不论是遇国家大事,还是遇家庭琐事,或是什么见闻,或心里有什么想的,我都要诌上几句,以志纪念。

 1978年,我参加了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因我最感兴趣的语文没有考好,我被录取到大学我不很愿意上的专业。好在四年的大学我在时间上没有浪费,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我在图书馆里坐了两年多的冷板凳。因当时根本买不到一本正式出版的诗词工具书,我便着手借阅有关诗词的书籍抄个不停。这些书有《千家诗》、《诗词常识》、《常用词谱》以及一些唐诗宋词版本等。可就在我兴趣高涨时,一次在和中文系学生交谈时,他们给我泼了一瓢冷水,说唐诗宋词已达到了最高峰,其水平现代人哪个还能超过他们吗?现在创作诗词显然是不合时宜,没多大前途。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话,也许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既然是中文系学生说的话,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知怎么的,我果真放弃了原先的追求,停止了在这方面的学习和创作。就这样,我一放就是十多年。其间,我创作的诗词,还不上五十首。

 一晃,时间到了1992年,巢湖地区诗词楹联学会筹备会议召开了,我被邀请参加了会议,会上研究决定成立巢湖地区诗词楹联学会,编辑会刊,我有幸被聘为编辑,这下我可有点着急了,数数自己已创作的诗词还不上百首,且质量也不是很高,叫你当编辑,人家能服吗?我想,肯定不服。但我不怕不服,我又觉得,只要你能拿出比较像样的作品来,人家不会不服的。于是从那一年起,我便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增压力,给自己布置作业,每月规定创作诗词不少于10首,至今10多年过去了,由于我的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每年创作的作品都在150首上下,到目前为止,我已创作诗词2000多首。我不但一直担任着《巢湖诗词》的编辑,还在1999年被巢湖市关工委特约聘请为《展望诗苑》(半年刊)的执行主编。我想,我这十多年所做过的路和所取得的收获正如我在《柳荫堂自咏》中所说:

 诚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专修哲学未收效,习作诗词敢创新。

理性思维常费力,激情想象总随心。

欲求长进年年有,不在天生只在勤。

 怎一个“勤”字了得,除此以外,我还想说说,走上这条路的最大动力还是兴趣使然,对此我的感受也是颇深的:

 具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美称和被世界称为诗礼之邦的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在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其中传统诗词(也称古典诗词、中华诗词)更是“茫茫九派,蔚为大观,灿卓千古,举世共仰”(杨纪珂语)。尤其是那些情景交融,意新语工,平淡含蕴的杰作更是传颂不绝,经久不衰,源远流长。我想这可能也就是传统诗词生命力之强的原因所在。仅此大概也就是我从小就热爱古典诗词的缘由吧!这且作为我的感受之一。

 如果说“五四”运动以后兴起的新诗,标志着我国诗歌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的话,那么我认为,这里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传统诗词作为新诗发展的基础与源泉,对我国新诗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可是事到如今,似乎有人想抹煞这一点而建起一座“空中楼阁”。在我看来,这种“空中楼阁”建造的再华丽,在壮观,终究会没有基石或基石不牢而难能长久。对照新诗和古诗的流传和影响,我相信一般人会能悟出一些道理的。当然,我这里决不是给新诗泼冷水(我有时也写一些),而只想给传统诗词加点温,希望两者都不偏废并得到共同发展。这即是我选择习作传统诗词的原因,就算是我的第二个感受吧!

 在古典诗词里,杰作佳句数不胜数,造就了从古至今,诗才辈出。但是不可否认,在其中也确实不乏平庸晦涩和淡而无味之作,我认为这毕竟是主流与支流问题。大凡热爱古典诗词的人,每当读到一首绝世佳句时,总是赞不绝口,回味悠长;而当读的是一首晦涩难懂之作时,又总是愁眉不展,郁郁不乐。由此能否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诗的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即是诗的生命。这一生命大都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通过平淡而含蕴的写作手法表现的,让人一看就懂,不至于产生费解或歧义。我的拙作力求向这方面努力,但总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我习作传统诗词在写作手法上的体会,不知道是否可以作为我的感受之三。

 舜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明赵宦光说得更具体:“诗也者,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寄无形于有象。……小可喻大,浅可致深,近可寄远,古可况今,立言之道,法不尔尔。”英国著名诗人拜伦也曾精辟地断言:“诗是感情激动的表现,诗本身就是热情。”撷取古今中外论诗之名言,无不揭示了诗与情和意之间的渊源。我想要写好诗,关键一点“情(激情、热情)意(意志、意境)”绝不能少。无情之作,只能属于无病呻吟,无意之作只能是味同嚼蜡,写的再多充其量也只能是滥竽充数。这是我的第四点感受。

 此本拙著所收绝句主要是我自1976年至2003年底的部分作品,其中尤以1991年后创作的居多。自1993年至1996年连续编印的《木子诗词一百首》四卷在海内外交流后,赢得了众多名家的肯定、指点和赐教,在此不再一一列举。这里仅就本书在成书过程中直接给予我热情关怀和热心支持、为我题写书签的两位全国著名诗人、中华诗词社社长梁东先生、《甘肃诗词》主编袁第锐先生,花费很大精力为我撰写序言的著名诗人、全国作家协会会员、原《巢湖日报》文艺副刊主编朱鹤年先生以及为我此次出版印刷付出很多心血的《九州诗词》主编蔡正辉先生,还有一直关心我的老领导蓝墨煦先生,我的至交,巢湖市讲师团团长张晗光先生、巢湖展望诗社秘书长王展先生、含山县老干部局局长刁筠明先生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借此机会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名家、吟丈、老师、诗友、编辑以及热心资助我的人表示诚挚的谢忱和崇高的敬意!

 由于受水平和阅历所限制,此书中尚存在许多不足,甚至还有错谬,希望所有能读到此书的诗师吟友、方家知己不吝赐教,真诚地提出宝贵意见,我将发自内心地再道一声:谢谢!

              

                                            

                     00四年十二月八日深夜

                                     匆草于巢湖之滨 柳荫堂


《木子绝句一千首》后记
《木子绝句一千首》后记
《木子绝句一千首》后记
《木子绝句一千首》后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