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自我

今天又重新开始在日巡的比赛,突然想起,这个高知黑潮乡村俱乐部我10年前就打过。2002年我第一年打日巡,就是在这个赛场,转眼一晃10年。
10年可以改变很多事。比如我自己,第一次打日巡时可谓到处碰壁,到现在已可以站稳脚跟。比如我身边,当年只有张连伟大哥这样极少数的球员在国际赛场打球,而现在我们不仅看到吴阿顺的快速崛起,还有关天朗这样的年轻人逐渐登上主流舞台。
但也有一些东西是恒久不变的,比如我们对于高尔夫的热爱。这一点上,刚过去的香港公开赛就是很好的诠释。这是场属于老将的胜利。除了48岁的西蒙尼斯第三次夺冠显示他的韧性之外,张大哥和坎贝尔也都体现出了老而弥坚。如果不是对高尔夫的极度热爱,很难想象他们会在职业生涯的中后期还能打出那么高水平的比赛。
相比之下,有人会觉得麦克罗伊的表现让人失望。从结果看,的确如此。但从过程看,小麦或可拥有一个截然不同的成绩。第一天,小麦打了+3,对他而言第一轮打成这样绝非是无力挽救。果然,第二天他在前6个洞就抓了3个鸟,转场后第二洞也是小鸟,当时成绩已经来到-1了。我记得那天的晋级线始终在+1、+2附近徘徊。可以说,小麦完全有晋级的希望。但第四洞吞下柏忌后,他的第五洞是有决定性意义的。如果第五洞打好了,他也许就会出现在周末赛场上,但可惜的是,他用8号铁开球打右,攻果岭位置也不好,导致留下一个超过2码的长推,结果两推吞下柏忌。然后大家都看到了他的崩盘——第七、第八洞连吞柏忌,最后第十洞更是双柏忌,最终+5被淘汰。
也许,这是小麦一瞬间的思想麻痹了,毕竟老虎也有打瞌睡的时候,世界第一也会犯错。但也可能,这是他的一种策略性取舍。当周六坐在飞往迪拜的航班上,这种超级巨星的心态,肯定与我们不同。在来香港前,小麦已是今年美巡和欧巡的双料奖金王,香港的比赛对他顶多是锦上添花。而且,他还要考虑到赛季末的身体疲劳以及迪拜赛的自身竞争力。这是属于世界第一的考量。而对我们大多数球员来说,每一场都是据理力争的机会,所以每一次都要时刻准备着。
从某种程度说,高尔夫有时正像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你处于哪个阶段,就会有这个阶段相应的想法和欲望。现在的我,既不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也不是职业生涯开始收尾的老将,在这个阶段我该怎样突破自己,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今天开始,已经是我连续16周打比赛了。16周曾是我最长连续参赛的纪录,这一次如果一切照计划的话,我还会在未来3周投入到亚太对抗赛、澳大利亚公开赛、皇家杯这3场比赛里。也就是说,注定会打破自己连续16周比赛的纪录。这不是单纯的为刷纪录而刷纪录,至少目前看来最近几周的比赛收获还不错。我是想从体力和心理上尝试一下,看看自己还有多少潜能可以挖掘,试试自己还有多少空间可以提升。
在这个时候,重新透彻地认识自己,从而树立新的方向,比什么都重要。对我而言,不再年轻,但远未衰老,一个成熟的梁文冲还能走多久、走多远,我想这连续19周可以称之为鏖战的过程,最终会给出答案。